即使造假,也算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幾張照片容易造假,而一萬多張似乎不太可能。
韓宣在布朗大學期間,跟火星協會一群不拘一格的太空愛好者們見過面,這些人打算做一個把老鼠送上地球軌道旋轉,並在火星繁衍的試驗。
隨後他們從韓宣這裡,意外收獲了一張面額為五萬美元的支票,對送老鼠上火星不感興趣,他更想把人類送上火星。
埃隆·馬斯克前幾年去找韓宣,只是誘發他提前進入火箭製造行業的契機,假如這家夥沒出現,或許哪一天韓宣自己也會打起火箭的主意,要知道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不少科技大亨們摩拳擦掌,試圖爭奪第一個“成功送人去火星”的名譽呢,盯著火星的人群向來不少。
他已經在為登陸火星做準備,如果這次發射成功了,接下來每三個月就會進一次發射,計劃在三年內,甚至做到一個月發射一次,馬斯克跟nasa那邊已經聯絡好,利用韓宣名義爭取到了數額不小的訂單。
太空産業有一個理論:如果一家公司能夠大幅降低每次發射的成本,並定期進行發射,則將會為商用和科研使用有效載荷,開啟一個全新的市場,源源不斷從中獲取財富。
先前投入的那幾億美元,大約只有一億三千萬真正用在了這枚火箭上,剩下的都用來建造廠房、投入研發。
按照韓宣的想法,未來至少要能夠自主生産一艘火箭百分之九十的零件,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發射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關於“一級火箭海上回收計劃”,將會是spacex公司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如果能夠成功掌握回收一級火箭技術,可以使得每次的發射成本下降百分之三十!
到時候,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火箭發射成本,會比spacex更低,考慮到衛星用途不斷增加,壽命卻很短,每年都有龐大的市場,到時不愁賺不到錢……
這時候,跟馬斯克一起走來的中年人,名字叫做邁克爾·格裡芬,前世他跟馬斯克鬧掰後,搖身一變成了nasa局長,世界上沒人比他更瞭解,如何將物體送入太空。
馬斯克平時只負責具體管理,真正負責研發工作的是邁克爾·格裡芬,韓宣也向他們走去,對格裡芬先生伸出手,臉上掛著笑容打招呼說:“你好,很久沒見面了,格裡芬先生。我記得上次見到你,是在前年的雪山集團年會上,如今獵戶一號已經被造出來了,簡直就像夢一樣,這要感謝你們的付出。”
“謝謝,它大多是屬於你的功勞,我從沒見過像你一樣慷慨而且有頭腦的投資者。等到下一枚火箭發射時候,幾乎百分之六十的零件,會由我們公司自己生産,那將降低大約百分之十成本。另外,他們的生産速度太慢了,足足浪費三個半月時間。”
邁克爾·格裡芬臉色懊惱,整天看到火箭,卻沒辦法發射,最近都快急出病來了。
埃隆·馬斯克今天緊張又興奮,跟只顧掏錢投資的韓宣不同,這枚火箭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此刻告訴說:“發射時間定在一點左右,現在天氣狀況不錯。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近會在這裡進行幾項,總價值大約十億美元的發射任務,談判時候如果不是使用了你的名義,或許我們要等到四月份才能發射……”
“我們應該自己建一座發射場。你找找有沒有適合的島嶼,或者自己買一座海上發射平臺,有那玩意以後方便點。”
韓宣明白馬斯克話裡的深意,這家夥早就對購買海上發射平臺念念不忘,無所謂說道,別人會被錢逼死,他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