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跟她沒關系啊!
哪國的法律也沒規定外甥女要贍養舅舅啊!
……
盡管趙秋萍知道的沒那麼清楚,可她還算是比較瞭解袁藝的,在心裡仔細想了想後,直接放棄了跟袁藝溝通。畢竟,哪怕從她的角度來看,袁藝對趙睿也是沒有任何責任的。
只是她迫切的需要找人說這個事兒,一個沒忍住,晚上臨睡前,就跟袁東海提了一嘴。
袁東海驚呆了。
“你們家不是最在意傳承了嗎?”
他豈止是簡單的驚呆,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心裡的想法。要知道,趙家跟袁家本質上是有著很大區別的,當年袁東海娶了趙秋萍,不管從任何角度來說,都是他高攀了。
原因很簡單,在當時,城市和農村的差距特別特別的大。袁東海他們家本身是農村裡出來的,好不容易剛在城裡紮根沒多久,袁爺爺就過世了。單親家庭在如今都難免被歧視,更妄論七八十年代那會兒了。而且袁家孩子多,就袁老太一個人拉扯著五個孩子長大,其辛苦程度可見一斑,也因此家底十分的單薄。
別看袁老太在袁藝重生回來那會兒,手頭上居然攢下來十萬元的鉅款,那其實這個嚴格來說並不是她自己賺來的,哪怕她當時有工作,可要維持整個家庭的運作,再加上幫兒娶妻,給閨女備嫁等等,她那些微薄的積蓄早多少年前就消耗殆盡了。
後來的那十萬塊,除了極少極少部分是她從牙縫裡勉強擠下來的,絕對多數都是後來幾個兒女給她的孝敬錢。像逢年過節,她過生日等等,幾個兒女或多或少的會給個紅包。本地的這幾個給的倒不是很多,主要是外地那倆,像人在首都收入不菲當時又沒有孩子負擔的袁西海,他相當於是袁老太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有就是遠嫁昆城的袁藝小姑姑,雖然人很少過來,但錢還是給足了的。
可趙家那邊卻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情況。
趙家一直就是城裡人,最早趙外公是住在老房子裡的,那個房子是他父母給他留下來的。後來單位分了更好的房子,他就將老房子脫手賣掉了。而且他的工資級別很高,養仨孩子簡直輕輕鬆鬆,而趙外婆年輕時候也是有工作的,當時的城裡雙職工家庭簡直就是富裕的象徵。
也因此,袁東海當年為了娶到趙秋萍很是花了很大心力,那會兒趙外公還在世,可給袁東海出了不少難題。好在,結局是好的。
可最讓袁東海感到詫異的是,以他對趙外公的瞭解,趙家是個非常傳統的老式家庭,講究的是長子長孫吧,趙外公雖然極為疼愛小女兒趙秋萍,但事實上他是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人,只是他對於重男輕女的表現,跟多數普通人是不同的。
他對女兒極為嬌寵,好吃的好喝的新衣服等等,全是緊著女兒來的,家務活要求女兒會做,但只要學會了,就不會再讓她動手。每年家裡大掃除,一家五口人,只有趙秋萍乖乖的坐在外面,該吃吃該喝喝的,其他四人累死累活爬上爬下的除塵。就連夫妻雙方都忙碌時,負責買菜做飯洗衣服的人也是家裡的二兒子。
趙外公對仨兒女一直都有著明確的分工。
長子,是必須用來頂門立戶,不允許哭泣,不允許退縮,但同時也不能被小事綁住了。
次子,要作為整個家庭的銜接,當大哥需要幫助時,他要頂上,當小妹受委屈時,他要能出頭,同時也要手腳勤快,幫父母解決後顧之憂。
至於小女兒,是一定要用來寵的,因為太嬌弱了,不寵著傷了怎麼辦?
這些事情,早在袁東海求娶時,就已經很明確的知道了。只不過,他家裡倒是不太一樣,因為家裡對男女並未有這麼明確的安排,反正誰能幹就誰上,要是誰都不幹,媽累了一天下班回來就還要幹活,太辛苦了。也因此,在袁家這邊,是五個兒女搶著幹活,誰也沒有特權,最多也就是年歲大的幹累活,年歲小的挑些輕省的活兒。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袁東海雖然不太理解趙家那個氛圍,不過他還是表示理解,但有一點他卻很堅持,那就是女兒不能一味的嬌慣,不然等她真的離開家庭,被人欺負了怎麼辦?
這個想法,基本上也就持續到袁藝會走路。因為在她剛學會走路那一天,就把她哥摁在地上狠狠的揍了一頓。
……
“不是,你孃家那頭,能讓睿睿這麼……那啥啥?”袁東海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心裡的想法了,明明老丈人這麼強硬的一人,大舅哥也不差啊,怎麼底下的趙睿這麼麵人兒?
“睿睿是老實了點兒。”
“老實?”袁東海一臉的懵圈,他覺得他也挺老實的,一點兒也不滑頭來著。所以,他跟趙睿一樣嗎?
“唉,我一想到就要過年了,回頭碰了面……”
袁東海一聽就明白她在擔心什麼:“她敢告狀,你還怕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