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線圈分兩種,一種是發射電磁波,一種接收電磁波。
發射線圈的設計相比較而言,要簡單許多,可接收線圈就麻煩了,好在現階段只是設計簡單的人體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比如說手臂成像。
要知道人體的病變部分多的去了,這就需要相應的接受線圈,腦袋的,五臟的,骨髓的,神經的,眼球的,大腦的,這需要各式各樣的接受線圈,用來提高轉換效率和影象質量。
而第二大階段的任務就是磁共振波譜儀的設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好說,為什麼?因為物理學院,尤其是量子物理專業的很多儀器可以拿過來用,一點小麻煩是需要重新設計下大小和配置。
共振波譜儀是量子物理學中常用到的儀器,用以測量和接受微觀粒子的各類訊號,這方面姜易處於學習階段,暫時放下手中的活和物理學院的師長們狠狠補充了一番見識。
第三大階段的任務是資料處理和影象重建技術。
這又是個大頭!
從磁共振波譜儀中接收到的共振訊號首先需要變換為數字量,在利用空間編碼技術對人體空間內共振質子的點陣進行計算……
這又用到了列陣處理,典型的高深計算機專業知識!
就在物理學院一種人才撓頭,打算找計算機系的大佬來幫忙的時候,姜易打算發揚風格,能省一點是一點,畢竟再邀請別人來還得多花錢不是。
結果,都不同自薦,崔明君就一擺手道:“姜易你上手吧,給你多撈點外快的機會。”
其他人都迷了:你不是一個生物學的天才嗎?怎麼還跨界到了計算機,這風馬牛不相及啊。
他也不負眾望,歷史一個多星期,把列陣處理機的編碼程式給做了出來,崔明君笑呵呵的開啟科研目錄,在其中幾下一筆。
姜易一臉謙遜,其實心裡美滋滋的不像樣:這才像個搞科研掙錢的樣子,天天偷空減料玩豆腐渣工程、撈黑心錢,那不僅敗壞的是人品,更損傷自己的可延壽命。
錢是掙到了,可你千夫所指,那心裡頭能好受了?
即便為了好受一點,找出各種理由,最後人心也壞了,誰還願意搭理你?
可自己呢?哪裡不通去那裡,簡直是實驗室的一塊磚,最後經過時間和知識的燻烤之後,更是變成了金磚。
這錢掙得,不寒磣吶,到哪都能拿得出手,還心安理得。
就這麼按部就般全身心的投入,核磁共振成像儀的實驗組裝機,前前後後歷時七個月,拆卸無數回,整改無數回後,終於完成了!
這還是姜易有地球上的見識,有物理學院眾多大拿的共同努力,還有唐朝陽大佬背後默默的支援,這才組裝起來一臺模樣醜陋、體積龐大、外形猙獰的核磁共振檢測儀。
喜歡學霸跑偏了請大家收藏:()學霸跑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