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似乎自已對他更瞭解一些。
“都怪我,沒有提前把這些說清楚。”夏臻聽他這樣說,頓時不澹定了。“當初會這樣安排,就是怕大量的物資生產出來後,一時找不到銷售渠道,才不得不自已想辦法解決——”
看來自已還是小看市裡的力量了。
越州市下轄四縣兩區,工業基礎其實不算差,如果市裡能出面和其它幾個縣的企業協調一下,這邊的產出,估計輕易就能內部消化。
現在有單位主動來談合作,估計是馬叔叔在那邊出了力,幫自已解決一部分困難。
有這樣的好事,肯定得牢牢抓住,同時公社這邊,也要想辦法派人出去談合作,爭取找到更多的配套單位。
這樣一來,需要辦的工廠就少了,也能減輕縣裡和自已的壓力。
相比較而言,他更希望和耿啟中合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興建市場和搞運輸上面。
這兩塊才是最大的蛋糕,如果他們能吃下最大一塊,隨著本地經濟的發展,以後回報會越來越豐厚。
“沒事。”賀建權能坐穩這個位置,反應肯定不會慢。“大家都是初次接觸這方面的事,有些誤會很正常。”
年紀大了,思維容易固化,所以創新能力相對比較差。
但是多年的基層管理經驗擺在那裡,如果處理具體的問題,能力只會比年輕人更強。
他表現得這麼謹慎,說明是個頭腦清醒的人,明白自已的短板在哪裡?懂得多聽取年輕人的意見,才不會出差錯。
何況他已經把自已的前途,壓在夏臻身上,寧願多走一趟,把事情搞清楚,也不願自作主張,這樣才能減少出錯的機會。
事情說清楚後,三人端著茶杯,把以前的計劃重新較正了一遍。
剛開始定下計劃時,耿啟中和賀建權其實對這一切都雲裡霧裡,只能照著夏臻的要求去思考。
一段時間下來,兩人透過實踐,瞭解了許多事務的實際情況,開始思考具體的執行方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包括夏臻自已,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很多以前沒發現的問題,開始想辦法做出調整。
正好兩人今天過來,就彼此交換各自的想法,同時考慮把物資供應給哪些單位更合適。
“除了尋找機會和各個單位合作,其實我的意見,可以鼓勵當地老百姓,自已辦一些小作坊,這比縣裡投資辦廠更容易成功。”確定主要農副產品的歸宿之後,夏臻向賀建權這樣提議。
本地有大量的農戶養雞鴨鵝之後,雞鴨鵝毛就不會少。
可以加工一些低附加值的產品,比如雞毛撣子,雞毛毽子,羽絨被等等。
這些產品可以透過本地的供銷社賣出去,雖然產量不會很高,賺的也不會很多,主要是透過這個辦法,在當地形成創業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