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他作為發起人,在全市大中院校,都開始類似的活動。
如果能成功,再組織幾次大型活動,說不定用不了幾年,就能越級提拔為正科級幹部。
有這樣的底子在,以後不管調到什麼單位,都已經比其它人走地在前頭了。
“恭喜你們。”得到確切的訊息,夏臻認真地向兩人道喜。
“主要還是靠你。”於永攀注意地看了他一眼,見他眼神清澈,確實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暗暗點頭。
看來父親沒看錯人。
夏臻是個聰明人,知道就算有了這此成績,對他的幫助也不會很大。
不如送給更需要的自已和馬萬喜,獲得兩人的友誼,更加現實。
“我們是自已人,不用說這些客套話。”馬萬喜今天也是情緒高漲。“接下來社團幹什麼?等新聞放出來,肯定能引起更方關注,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這次如果能一炮打響,後面就是鞏固的時候。
不能排除有人看他們不順眼,派人雞蛋裡挑骨頭,找他們的問題。
“先不急著考慮幹別的事,還是先把這次的活動總結好,下週再去一趟,補上這周留下的漏洞。”夏臻提醒道。
因為今天是第一次上門,不清楚老人們到底需要什麼?
下次過去,可以帶上一些必須品,讓老人們的生活能更方便,才算幫助到位。
否則依然是形式主義。
就算他們家裡的衛生搞好了,表面好看了,他們的生活沒法改善,一切都是空的。
“夏臻說的有道理,既然在做這件事,就先把它做好。”於永攀贊同地回答。“我們不是計劃結對子嗎?明天我們開個會,聽聽大家的意見,看看大家去幫助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如果有人需要幫助,可以做些調整,否則就照這個配對方式,固定上門提供服務。”
這也是夏臻提出來的。
說大家一窩蜂去一戶人家,這樣效率低不說,還容易濫竽充數。
如果是三個人對應一戶人家,那服務得是好是壞,就會一目瞭然,騙不了人。
他們幾個志願者負責人,還可以隔一段時間,上門做調查和訪問,看看他們對志願者的服務是否滿意?
到年底時,再組織一次評選,給予優秀志願者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大家更有動力。
“這個辦法很好。”夏臻點點頭。
不愧家裡是搞政工出身的,想得比自已長遠。
居然能想出評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