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介紹完新聞背景,主動離開攝像機,然後攝影師緩步上前,把鏡頭放到校長面前。
過了一會又緩緩移動,把底下志願者們的表情也錄了進去。
夏臻在旁邊冷眼旁觀,第一次近距離觀看新聞是如何拍出來的?
現在這個只是素材,中間每個人的鏡頭有多少時間?要經過剪輯才能知道。
心裡多少有些感觸。
這次志願者活動,交給專業人士來宣傳,比他拍照片寫通訊,效果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校長講話結束後,然後是校團高官做動員。
他說的時間比較短,很快就說完了。
想來是想要幾個鏡頭,並不打算佔用太多時間。
最後是社團骨幹上臺表決心,這讓站在底下觀看的夏臻尷尬得不行。
幸虧自已放棄了那個職務。
否則讓他說這樣的話,肯定會感到羞恥。
倒不是說這話有什麼不對,主要是他信奉多做少說,最好不說。
所以無法跟大家一樣,當眾喊出口號。
何況這種大規模的活動,行動才重要,自已最好不要瞎吹牛。
想聽誇獎的話,還得從被服務的物件嘴裡說出來,才有最好的效果。
當於永攀舉著志願者團旗,從上面下來,精神抖擻地帶著大家出發時,倒是給人一種壯士出征前的壯烈感覺。
夏臻跟在大家後面,一起朝社群那邊走去。
出了學校,大家照著預先計劃好的安排,分頭去自已服務的物件家。
夏臻和延敬飛、王勇一組,來到一個叫關標的軍屬大爺家裡。
關爺爺兩個兒子,都在解放戰爭中犧牲了,老伴前年也已病去世,現在家中只有他一個人生活。
“關爺爺你好,我們是旦大的志願者社團成員,今天過來幫你收拾房間和搞個人衛生。”三人邊跟他打招呼,邊走進屋。
老人此時裹著一件已經露出棉絮的軍大衣,正窩在窗前曬太陽,手裡拿出臺收音機,正在收聽新聞節目。
可能是年紀大了,幹不了重活,所以除了經常用到的床和飯桌,還比較乾淨。
其它地方已經積滿了灰塵。
“是來學xx做好事嗎?”老人家不明白志願者是什麼意思,卻能聽懂幫忙收拾房間和搞個人衛生,身子動了動,用盡全力站起來,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作為軍屬,早幾年一直有人過來幫忙幹些簡單的事,最近來得的人反倒少了。
沒想到今天又有年輕人過來。
“差不多這個意思。”見老爺子這樣說,夏臻也沒打算糾正他,笑著點點頭。
他住的是常見的筒子樓,面積大概四十來個平方,前面是客廳,後面是臥室,廚房在走廊,沒有其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