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媽媽和姐姐會有什麼打算,就他個人而言,是不喜歡大操大辦,搞人人盡皆知的。
最多把老師們請過來吃一頓,算是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的幫助。
可是有些事由不得自已選擇,只能儘量低調整一點,別鬧得太大就行。
第二天早上,夏臻起床後,像往常一樣洗漱後,坐下來吃早飯。
“對了,鼕鼕,分數已經出來了,你準備什麼時候回學校?”夏凝忽然抬頭對夏臻說道。
昨天未來公公隨口跟自已提過這事,她事情一多,就忘記了。
早上起床想起這事,才特意問弟弟。
“一會兒就去。”對高考的事,他還是很重視的。“這幾天恐怕得參加體檢和填志願,媽和姐希望我填哪所學校?”
這話他是笑著說出來的,反正以自已的分數,哪所學校都問題不大。
“你自已決定就行,我們又不懂。”見兒子問自已的意見,祝琴連忙擺擺手。“如果你也搞不清楚,就去問問老師,他們肯定有經驗。”
這麼重要的事,她還是別亂出主意,免得影響兒子的前途。
只要兒子成為真正的大學生,她就心滿意足了,其它的都不重要。
“行。”見媽媽這麼開明,夏臻也很興奮。“那我聽聽老師的意見,再決定填什麼志願。”
印象中七十年代末的爆款專業,就是文史哲類。
因為停止高考十年,造成知識斷檔,大家能想到的專業、學問,就是諸如文學、歷史、哲學等基礎、傳統的學科。
80年代改革開放,大搞“四化建設”,經濟人才極缺。從那時起,財經專業就成為“爆款”專業。
“兩財一貿”應運而生,畢業生大都成為人人羨慕的都市白領。
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開放進入高潮,和“國際”二字沾邊的專業,迅速取代財經專業,成為新的爆款。
也就是說,最近十幾年,這些專業會成為大多數人的最佳選擇。
夏臻前世學的是國際貿易,這輩子沒必要再重複這些課程,他也沒打算選擇文史哲類,所以剩下的財經類可以考慮一下。
當然也可以選擇當一名記者。
80年代中後期,紙媒處於“黃金時代”,新聞專業是最新潮的專業,記者們掌握著輿論的風向標。
90年代後期,是《焦點訪談》和《南方週末》最輝煌的時候,也是新聞專業最火爆的時候。
所以說,能選擇的其實不少,一切等回到學校再說。
吃過早飯,等媽媽和姐姐去上班,夏臻安排好家裡的事,也出門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