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豆跟你們家的豆不一樣,千萬不要搞混在一起。”
如果弄混了,那就試不出差別在哪裡?
“好,我會單獨給你做。”祝軍雖然看不出它有什麼不同,不過外甥特意叮囑了,他肯定不會亂來。
聽說外甥來了,舅媽特意去鎮上買了塊五花肉回來,和油豆腐一起紅燈籠招待他。
“現在每天能有多少收入?”吃中飯的時候,夏臻直接問道。
做豆腐是門苦生意,磨豆子非常辛苦,利潤也有限,靠的是薄利多銷。
在夏臻看來,現在捨得花幾分錢,買塊豆腐的人家其實不多,更不要說買香乾和油豆腐了。
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大家才會咬著牙買一些回家。
但是熬到明後年,開始有人當個體戶,同時放開農村的雞鴨鵝和豬的飼養數量,大家的手裡寬鬆一些了,生意才會好起來。
等八二年分田到戶,則家家戶戶有了盈餘,豆腐生意才能真正賺到錢。
“每天兩三塊錢還是有的。”回答的是舅媽,她管著家裡的錢。“家裡三個人,每天分出兩人去村子叫賣,每人賣出三版豆腐沒問題。”
一版十六塊豆腐,六版就是九十六塊,每塊五分錢,就是四塊八。
除去雜七雜八的成本,一個月能有一百塊收入,利潤不算低了。
這相當於家裡三個全是領工資的城裡人,他們對這樣的結果,真的非常滿意了。
“那就好。”夏臻聽後也為他們高興。“今天我拿豆子做豆乾,是想試一種新口味的吃食,如果成功了,到時每天都得加工幾十斤,到時你們幫我加工,我按正常的工價算給你們。”
不管是加工五香豆腐乾,還是香逗卷,他只會把豆製品加工成美味,前面初加工的任務,肯定得交給舅舅一家做。
如果利潤可以,前面該給的工錢,他肯定不會小氣。
這樣一來,舅舅一家每天至少可以多賺五塊錢。
“給你做怎麼能收錢?”大舅不滿地嚷道。“咱家能有這個賺錢的路子,全靠你呢!你當我們這麼不識好歹嗎?”
外甥這樣說,不是打自已的臉嗎?
“今天這些豆子,我就不給錢了。”夏臻笑著解釋。“如果到時每天要加工十斤二十斤,怎麼能天天讓你們白做?”
反正利潤的大頭在自已這裡,大舅一家靠加工豆腐賺錢,多生產一些,就能多賺一些。
見大舅還要開口,夏臻搶先打斷他:“如果你們不肯收錢,那我就找別的師傅做了——”
見外甥說得這麼堅決,舅舅一家這才沒有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