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朝陪我刷短影片不敢輕言語筆趣閣> 第二百四十七章 從養馬到一統天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七章 從養馬到一統天下 (1 / 3)

面對智伯大軍壓境,他選擇回到易守難攻的晉陽,打持久戰。因為戰場在晉陽,所以這場戰爭又被稱為“晉陽之戰”。

憑著先進的守城器械以及弓箭,趙襄子死守了兩年,雙方兵馬相持不下。就在這時,智伯想出了一個攻克晉陽的辦法。

他下令把晉陽城東北邊的晉水引到城下,淹沒晉陽。然而,哪怕河水氾濫,百姓不得不跑到屋頂上避難,趙襄子也沒舉起白旗。

就在智伯佔據上風,晉陽城即將被攻破的時候,智伯卻一句話自毀長城。公元前453年,他在和韓、趙兩家大夫檢視水勢時脫口而出:“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

大意就是“我今天才知道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聽到這句話後,桓子(韓康子)和康子(魏桓子)心裡打鼓。

《資治通鑑》記載,魏桓子用手肘碰了一下韓康子,韓康子也用腳回踩了一下魏桓子。他們兩人都明白,晉水可以倒灌晉陽城,那汾水也可以倒灌魏都安邑,漳水也可以淹沒韓都平陽。

智伯的一句話讓韓、魏兩國大夫心裡打鼓,於是在趙襄子派人來策反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改換門庭,站在了趙氏的一邊。

拉攏好盟友後,趙襄子就派人趁夜改變水流方向,讓原本流向晉陽城的水倒灌,淹沒智伯軍營。

突如其來的大水打的就是措手不及,智伯半夜醒來正令人處理。韓、趙、魏三家計程車兵突然駕船衝殺而來,致使智伯兵馬死傷無數,就連智伯瑤也葬身於這場戰爭中。

為永絕後患,晉陽之戰後,韓、趙、魏三家聯手攻打智伯的封邑,智氏覆滅,他們的土地也被三家吞噬殆盡。

公元前434年,晉國君主晉哀公繼位後,韓、趙、魏三家大夫又一次看到了機會,他們趁機瓜分了晉國剩餘的土地,只給繼任的晉幽公留下了絳和曲沃兩城,晉國至此名存實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大夫為諸侯。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又廢掉了晉國最後一位君主晉靜公,將晉國剩餘土地瓜分殆盡。自此,晉國徹底宣告滅亡。

有人說,三家分晉的直接受害者雖然是晉國,但實際上他們損毀的卻是周朝的根基,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一方面,晉國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它東遷至齊國,西擋住秦國,截斷了他們出函谷關、染指中原的道路,南防荊楚,北距戎狄,為周朝擋住了大部分威脅。

如果晉國不亡,周朝可能沒那麼快走向覆滅。另一方面,周天子分封韓、趙、魏三家大夫為諸侯,無疑是破壞了周朝的禮法制度。

這次分封告訴了世人,臣子架空國君、瓜分諸侯國是被允許的。那諸侯國架空天子、覆滅周朝,晉國的覆滅開啟了諸侯爭霸的新開關,隨著韓、趙、魏三國登上爭霸賽場,戰國的故事也拉開了序幕。

【一張圖看懂秦朝的歷史歷史小知識秦朝嬴政】

秦朝國祚短短14年,佔中國曆史不到1,但它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從為周王室養馬到成為邊陲小國,再到橫掃六國,推翻周朝統治,天下將近700年的時間裡,行人奮六世之餘烈,然而公元前221年一統天下後,秦朝卻只延續了14年,就迎來了二世而亡的宿命。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公元前897年至公元前207年之間大秦的興衰之路。

公元前897年,西周第8位君主周孝王姬闢方登上了天子之位,當時的周朝正處於犬戎的威脅之下。

為制衡犬戎,周孝王決定最佳化戰略裝備,他找來了專業的人才非子,讓他負責養馬。公元前896年,非子養馬有功,被封在了秦地,自此秦國建立。非子也成了秦國第一位封君秦非子。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繼位,他任命秦非子的孫子秦仲為大夫,讓他前去討伐西戎。在討伐西戎的過程中,秦仲戰敗身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