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朝陪我刷短影片不敢>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古代第一槓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古代第一槓精 (1 / 3)

【一口氣看懂“儒家異類”,先秦最後一位如家大師——荀子歷史小知識荀子】

他是先秦時代最後一位大儒,滿腹經綸,但卻被後世儒家罵為異類。他的觀點和孟子針鋒相對,極具爭議,但其影響力一度超過孟子。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起聊聊儒家大師荀子。

荀子,名況,又稱荀卿、孫卿,是戰國末期趙國人。作為先秦儒家的最後一位大師,他的命運卻與比他稍早的孟子截然相反。

孟子被人們譽為“亞聖”,在後世的地位僅次於孔子,被視為儒家正統。

而荀子自唐宋以來,因為其學說與孟子不同,被宋朝理學家抨擊為有悖聖人之言,被視為儒家異端,甚至有人將其開除出儒家學派,歸入法家之列。

孔子死後,儒家分為八派。以孟子為首的思孟學派在唐宋時期由韓愈首先提倡,其後宋代理學大儒不斷推崇,最終被確立為儒家正統學說,孟子也在此時被尊為“亞聖”。

然而,作為繼承孔子思想的另一派及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因宋代理學家推崇孟子,導致荀子學說在很長時間內被詆譭和輕視。

但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的那樣:“自秦漢以後,政治學術皆出於荀子。”影響中國2000多年政治形態的實際上是荀子,而不是被供奉在廟堂的孟子。

在中國儒學史上,荀子的地位在先秦、秦漢、宋明清及晚清與近代經歷了戲劇性的起落。從戰國末到西漢,荀子的經學與理學是儒學的主流,其影響力一直存在。

雖然時間線上孟子在前,但“先荀後孟”的說法也從側面顯示了荀子在當時的影響力。在整個西漢,荀子的影響總體上大於孟子。

從東漢至唐代,兩人影響旗鼓相當。漢代有對孟子的各種批評,但幾乎沒有對荀子的批評。

但自唐宋以來,對荀子的抨擊開始出現,不斷有人指出荀子之學與正統儒家存在分歧,甚至抨擊荀子為儒家的異端,或者乾脆將荀子從儒家除名,改立別家。

唐代文學家韓愈首先指出,荀子之說有許多地方不合於孔孟之說。他認為荀子“大純而小疵”,引發了愈演愈烈的尊孟思潮。

到了宋代理學興起,因為性格論,荀子受到嚴厲批評,一度被視為法家思想的源頭,而孟子的性善論卻被以朱熹等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奉為圭臬。

北宋理學家程頤直接批評荀子說:“荀卿才高學陋,以理為心,以心為惡,不見聖賢聖人之道,至親不傳。”

意思是,因為荀子認為人性本惡,違背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對於聖人之道,荀子不能算儒家的傳人。

而大文豪蘇軾的批評則像儒家粉絲的惡評。他在《荀卿論》中說:“世人常怪李斯焚書坑儒,繼而焚滅其書。

盡觀荀卿之書,然後知李斯之所以為秦者,出於荀卿而不足怪也。”意思是,因為孟子提出性善論,荀子是為了唱高調才提出性惡論,博人眼球,品行不端。

而李斯作為荀子的學生,提出焚書坑儒的法令被儒家所唾罵。蘇軾從“上樑不正下樑歪”推斷,學生品行不端,那麼老師品行也不足怪。

南宋大儒朱熹乾脆把荀子歸入了法家,認為“荀卿則全是申韓法家”。

要知道,在程朱理學統治的世界裡,朱熹的評價是最大的權威,沒有人敢反駁。

然而,孟子被推崇也有著政治的原因。他所提出的“憲政”思想原則上是有可能被開明君主所接受的一種思想方式。

並且他還提及重視個人倫理修養,這也完全可以為統治者利用,使之有效地轉化為對帝王的約束,也就是所謂的封建禮教。

由此可見,荀子被抨擊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以性惡論為主的學說,不符合宋代理學的政治需要。

荀子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綜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成分。加上韓非和李斯兩位法家弟子,其儒家身份的正統性才為受理學家批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