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三阿哥弘時被雍正趕出紫禁城,交給允裪看管。叔侄二人相顧無言,唯有苦笑。一對紅石在一年後憂鬱而終,而允裪的心態就要好很多。1730年,雍正下旨恢復允裪的履郡王爵位。乾隆登基後允裪晉封為親王,以65歲高齡主持修成了《清會典》。1763年,履親王允裪去世,享年79歲。
十五阿哥胤禑,出生於1693年,生母是密妃王氏,與十六阿哥、十八阿哥同母。1730年晉封為愉郡王,次年去世,終年39歲。
十六阿哥胤祿,出生於1695年,天資聰慧,精通數學與音律。1723年,雍正命胤祿過繼給莊親王為嗣,享鐵帽子王爵。乾隆帝繼位後封親王雙俸,後因捲入李親王弘晳案被罰。1767年去世,享年73歲。
十七阿哥胤禮,出生於1697年,生母是勤妃陳氏。雍正即位後被封為果郡王,以精明強幹著稱,曾在朝堂上參奏三阿哥勒索錢財,把三阿哥氣得當場破口大罵,而雍正則順勢打擊了三阿哥一把。1728年胤禮晉封為和碩果親王,奉命管理工部、戶部等事務。雍正駕崩後遺詔由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輔佐新君。三年後允禮去世,享年42歲。乾隆下旨將弟弟弘曕過繼給果親王。
十八阿哥胤衸,8歲夭折。
值得一提的是,在胤礽病重時,康熙心急如焚,而太子胤礽卻置若罔聞,讓康熙非常惱火,最終釀成了一廢太子的事件。
十九阿哥胤禝,生母是襄嬪高氏,3歲夭折。
二十阿哥胤禕,也是高氏所生,雍正末年以病不去祭陵被降級。雍正死後復位,1755年去世,享年50歲。
二十一阿哥胤禧,1711年出生,19歲始封貝子,乾隆即位後晉封慎郡王。1758年病逝,享年48歲。
二十二阿哥胤祜,1712年出生,生母是色赫圖氏。乾隆年間負責總理事務,1744年去世,享年33歲。
二十三阿哥胤祁,1714年出生,生無實事。乾隆年間因為辦事散漫,多次被皇帝侄子批評,1785年去世,享年73歲。
二十四阿哥胤秘,1716年出生。當時康熙已經62歲了,雍正繼位後把這位小弟當作兒子來撫養,讓他和皇子們一起讀書生活。1733年,雍正下旨將胤秘封為和碩諴親王,使他一舉越過了諸多兄弟。1773年,諴親王胤秘去世,享年57歲。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大致是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性格使然,不願參加這場你死我活的奪嫡之爭;
一種則是因為年紀太小,生母地位不高,所以無法參與。雖然與最高權力無緣,但是相比奪嫡失敗者的悽慘下場,這些沒有參與的皇子卻基本都是善終的結局,不用再遭受成王敗寇的打擊,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幸運吧。
【篡位還是繼位?一口氣看懂雍正皇帝的一生#清朝#歷史#雍正】
他是冷麵七王,韜光養晦,在九子奪嫡的混戰中脫穎而出。但一生爭議不斷,有人說他刻薄寡恩,不念兄弟之情,好竄改歷史。
登上皇位後,有人說他勤政,是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那麼關於雍正皇帝的傳言究竟哪些是真實的?他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位,又是如何離奇死亡的呢?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清世宗雍正皇帝的一生。
愛新覺羅·胤禛出生於公元1678年,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雍正皇帝。他的生母是德妃烏雅氏,按照清宮制度,雍正沒有在生母身邊長大,而是被送給了皇貴妃佟佳氏撫養。
雍正生性沉穩,善於韜光養晦,21歲時被封為貝勒,開始參與管理國事。在一眾兄弟為了爭奪皇位而鬥得頭破血流之時,雍正卻不聲不響地培植黨羽。雖然經常被太子欺負,但雍正卻始終隱忍不發。
公元1708年,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雍正不計前嫌為太子說情,給康熙留下了友愛兄弟的印象。半年後,康熙下旨復立太子,雍正被晉封為雍親王。
太子復位之後與八阿哥胤禩鬥得不可開交,朝中大臣紛紛選邊站隊,而雍正卻是兩面都不得罪,暗中積蓄力量,胤祥、隆科多、年羹堯都成了他的幫手。這對雍正日後登基稱帝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公元1712年,太子再次被廢,兩年後,康熙又下旨訓斥八阿哥胤禩,但始終沒有再立太子。一向韜光養晦的雍正,這位精明能幹,在康熙晚年頗受重用,而雍正的同母兄弟胤禵稱大將軍王出征西北。
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改元雍正。關於雍正是如何登基的,300年來眾說紛紜,即使在當時,諸皇子對四阿哥登基也是驚詫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