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上,有數人分為左右兩排,正穩重的踱步走在臺階上。
這些人都是大乾朝的朝臣,下了朝的他們被乾帝的一封詔諭又給喚了回來。
說是有要事相商,疑惑的他們正交頭接耳的向同僚詢問,是否哪裡出了大事。
能夠被乾帝單獨召回的官員必然是身居高位或者身居要職之人。
大乾朝的官服基本上借用了漢朝的服制,但也稍有變化,文臣身著黑色朝服,代表著文臣在朝堂上要嚴謹肅穆。
而武將則是紅色的,代表了不屈的英勇善戰之意,以及抵抗外敵的堅毅。
這些官員其實分的並沒有特別明顯,文臣武將分左右,他們中間有一位身穿白袍者,像是溝通雙方的紐帶。
在一群黑衣、紅衣的官袍之中,這一身白袍的身影顯得格外的明顯。
如此獨立特行,還無人敢指責,說明他的職位不低,至少是很受乾帝信任的。
乾朝的官服基本是上是一致的,靠袍服外佩掛的“組綬”來區別職位高低。
組是官印上的絛帶,綬是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
帝皇黃赤綬四彩,黃赤紺縹,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同。
諸侯王赤綬四彩。赤黃縹紺,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長公主,天子貴人同。
公侯將軍金印紫綬二彩。紫白,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
九卿銀印青綬三彩,青白紅,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
千、六百石銅印墨綬三彩。
四、三、二百石銅印黃綬。
這人身前佩掛赤黃縹紺,毫無疑問,這是一位王侯。
其他人不是紫白,便是清白紅,這群人多是公侯,最低也是九卿的級別。
這裡是《日月所照》的拍攝現場,這群‘官員’的真正身份應該是群眾演員,這是一個長鏡頭。
攝影機將恢弘的“昭陽殿”,代表著盛乾國力的精壯士兵,以及支撐著大乾盛世中流砥柱的文武百官全都收入鏡頭之中。
士兵身形精壯,武器盔甲擦得錚亮,文武百官臉上不帶苦色。
一組簡單的鏡頭昭示劇中所處的年代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