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多謝大師伯提點。”楊清玄連忙打了個稽首。
老聃點了點頭,隨即打量了楊清玄一眼說道:“不過你而今貴為玄子,於吾牽牛卻是多有不便,倒是需要改換一下門庭才是,卻是要委屈你一番了。”
楊清玄聞言點點頭,大概知道老聃的意思,老聃雖說是聖人分身下界,可是到底是投了人身,神通術法全無,雖說學識廣博,世稱老子,到底尚未功德圓滿,這道家創始人的功德尚未落下,自己在而今人間卻是多有威名,要是以真身相伴,怕是老聃學說傳播廣博倒也失去了遊歷列國的意義。
就好比日後西遊,經書東傳尚需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更不論如今老聃傳道了。
念及此,便見楊清玄身形一變,化作一總角小童,粉雕玉琢的宛如稚子,手上一把蒲扇輕搖,站在老聃身前卻是猶如牧童一般,甚是可愛,唯有一雙眸子不似尋常童兒那般靈動,反倒是晦如煙海,令人不敢直視。
只見楊清玄化身的童子著實可愛,朝著老聃行了一禮,奶聲奶氣的說道:“弟子拜見大師伯,不知如此可否?”
老聃見狀不由撫掌大笑,“大善大善,清玄童兒當真聰慧,來來來,咱們繼續往前走。”只見老聃哈哈大笑,那青牛鼻子上的一根看起來不過尋常的麻繩卻是立刻落在楊清玄手中。
化身童子的楊清玄也不多說,牽著青牛便往秦國的都城走去,老聃則是重新展開手中竹簡,搖頭晃腦的誦讀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隨著老聃的一句句誦讀,楊清玄只感到身體神魂識海一陣陣的變化,這種變化道不清,說不明,既不是境界松動,也不是神魂精進,可是楊清玄就是感覺到在這一句句不顯天機,不生異狀的誦讀之中,自己在人間多年感染的紅塵之氣猶如塵煙一般,漸漸散去,靈臺之上越發清明,真元運轉越發通透靈活。
就這樣,楊清玄化身童子,陪著老聃周遊列國,留下了不少的民間傳說,直到有一天,老聃正在館藏之中頌道,忽而睜開雙眼,看向正在打瞌睡的楊清玄,搖了搖頭,伸出手在他頭上敲了一下,在楊清玄還有些迷迷糊糊的時候說道:“清玄童兒,吾自門外有客來,你且前去迎接。”
楊清玄這些年來呆在老聃身邊,不施神通,不用術法,不明天機,當真宛如稚子頑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聞朗朗讀書聲,暮撲翩翩穿花蝶,目色愈清,性子愈懶,到如今,便是與那尋常小童無二,偷懶貪吃,倒是稚子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