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新房子修好了,但打的傢俱還沒完全弄好,房子大,這樣那樣的東西要添置不少,趙淩風為此也忙的很。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看著就快到年關了,還是沒等來京都的訊息。
趙淩風有點發愁,他還想快些把路鋪了,開年他好去唸書。
趙淩風想著再等兩日,還沒訊息的話他就先去縣城找個先生,原身只是個吊車尾童生,是進不了縣學的,只能自己另外找人教。
結果,等了兩天後,人剛坐上驢車就被衙差給攔住了,說有貴人前來,讓他們回去等著接旨。
衙差是先行來報信尋人的,總不能讓京都來的貴人等趙淩風,就只能讓趙淩風先在家等著了。
這一等就從大清早等到了中午,趙淩風還先去給兩個衙差做了飯吃。
兩個衙差正在跟趙淩風侃侃而談肥料的事,外面就傳來了馬蹄聲,人未到聲先至。
“東石村趙淩風接旨!”
渾厚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兩個衙差立馬將碗筷一放,就拖著趙淩風出了門。
來的看起來是一名武將,身材高大挺拔,看著分為威武。
人從馬上縱身跳下,手高舉明黃聖旨,走到了趙淩風跟前,“你就是趙淩風?”
趙淩風點頭,“正是學生。”
“既然是,那就跪下接旨吧。”武將幹脆利落,說著就要展開聖旨。
趙淩風想想,問了句,“這位將軍,可否準許我將全村的人都請來一塊兒接旨?”
將軍思索片刻,應了,“那你快些喊人來。”
趙淩風請了兩個衙差幫忙,到村長家借了銅鑼滿村子敲,不管是在作坊幹活的還是東石村本村人,聽到動靜後紛紛在曬壩上聚集。
“接旨?接什麼旨,那玩意兒不是皇帝才能下的嗎?”
“看到前面站著的人沒,那可是將軍,是皇上下的旨沒錯了。”
“這下給誰的啊,咱們東石村什麼時候出了大人物不成?”
“還能有誰,咱們村現在最出息的就是趙童生了,肯定是他。”
東石村的人小聲談論著,最前方來宣旨的武將看著這烏泱泱一大片人,對趙淩風說:“你們村子人還真多。”
趙淩風解釋:“是因為村裡開了幾個作坊,有不少其他村子的人也在,東石村本村只有一百餘戶人家。”
將軍沒再說什麼,見人到齊了,便喊了趙淩風的名字讓他接旨,在場所有人齊齊跪下。
聖旨上只說了一件事,趙淩風製出能豐田增産的肥料有功,賞良田五十畝,白銀二百兩,特賜牌匾一塊。
賞賜不算豐厚,但過了禦前也算留名了。
接旨後,在場所有人都向趙淩風說恭喜。他們還想看牌匾,不過趙淩風一看便知那位將軍要同他說水泥的事,就將牌匾給了趙老漢和新村長安排,他隨將軍一塊去了他家的新房。
將軍介紹說自己姓陳,乃天子近衛軍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