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易等閑。”
賭石文化節開幕儀式正在東湖廣場舉行,鄭元提議先去看看。
一路上,他都盡可能地打探易等閑的底細。
“聽說易先生是劍橋大學畢業的?”
“嗯。”
“那您修的什麼專業?”
“珠寶設計和鑒賞。”
鄭元對易等閑說的話不屑一顧,珠寶鑒賞家他也認識不少,但賭石和珠寶鑒賞不一樣。透過玉的外皮而能看出玉石裡面的優劣是需要很深的玉石學問的。
至今為止,也沒有一種儀器能探測到它,更別說肉眼了。沒有十足經驗的普通人是不可能看出風華皮下究竟是精華還是糟粕。
在玉石屆,像易等閑這樣剛三十出頭的人,頂多算個剛入行的新人。
賭石文化節開幕後,東湖廣場變得熱火朝天。
廣場四周擺滿了攤位,攤位上都鋪著紅布,以求祥兆,有的甚至還放上了玉觀音。
紅布上陳列的原石有大有小,顏色各異,且造型千奇百怪。其中有的原石開了窗,能瞥見或淡或深的綠色,但誰也說不準,內部是否種老水足。
沒開窗的原石就更難猜了,非內行專家根本看不出所以然。
鄭元壓根沒想過讓易等閑幫自己挑出塊好原石,自己拿著放大鏡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走過,一塊又一塊翻來覆去地仔細打量。
易等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便半抱手臂默默地跟在鄭元後邊,保持兩米以上的距離,遠遠地將原石看上一眼。
走著走著,他忽然瞥見一道熟悉的身影。
小丫頭?
易等閑視線從各色的原石上,挪到了十米外一個紮高馬尾的俏麗身影上。
喬流火穿著簡單的刺繡白t和百褶裙,紮著高馬尾戴遮陽帽,在人頭攢動的中老年人裡格外紮眼。
她正拉著一個女孩的手說些什麼,嘴角微微上揚,青春活潑得與陽光一樣耀眼。
不,她甚至比陽光更耀眼。
易等閑一直遙望著她,默不作聲,彷彿周圍的喧囂都沉寂下來,除了她所有的景色都漸漸模糊成水彩畫。
他忽然想起一首詩,轉瞬又忘卻,或許他本就成了詩,等人來寫。
喬流火正和林嬌討論著買那一塊玉石好,恍惚間覺得有道目光一直落在自己身上。
她容貌姣好,身材也纖瘦,走在外面經常會引來幾道視線,她早已習以為常。但這次,她卻鬼使神差地回頭望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