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謁者再次高呼。
眾人紛紛起身。
“且離殿。”謁者再次高喊一聲。
眾人方才離開前殿。
在此期間,劉進坐在殿上便充當了雕像的作用,也不動彈,也不說話。
眾學子離開前殿之後方才三三兩兩開始討論起剛剛發揮的如何。
“劉兄,剛剛答題可好?”一年輕的學子聞著身邊好友。
那被稱呼為劉兄的人搖頭皺眉道:“不甚好。我也未曾想到策問問題竟然為和親之利弊。我絞盡腦汁,寫了一些,然終究是有些淺薄了。”
“我也是,我所書內容……”
……
眾人紛紛交流探討著剛剛所寫的內容,在有人引導之下,離開了未央宮。
待將試卷全部收起來,有人開始忙活抄寫、裝訂等工作的時候。
丞相桑弘羊走到劉進身邊對劉進躬身請示道:“陛下。此策問閱卷標準當如何?”
顯然,丞相桑弘羊也有點拿不定主意。
他現在不知道劉進對和親政策的看法,若劉進反對和親,然若有閱卷官員的政治傾向為支援和親,到時候的選出的試卷支援和親的居多,恐怕定然皇帝不高興。
反之,若劉進支援和親,閱卷官員政治傾向為反對和親,選出來的試卷定然也是反對和親的居多,屆時恐怕皇帝也不高興。
到了他作為一個丞相的程度,已經不必再賭博皇帝的態度觀點是什麼樣子的了,猜對了,丞相已經位極人臣,也沒什麼好處,猜錯了,平添皇帝對其的不喜,極有可能導致皇帝對他的不信任。
因此得不償失,還不如直接了當詢問皇帝的態度呢。
劉進自然知曉桑弘羊所想,他也沒含糊,直接開口道:“朕不在乎學子是支援和親,亦或者反對和親。朕在乎的是策問說理是否結構合理,說理充分,言辭流暢、觀點清新。
如有以上一條者便有可取之處。
若有以上三條以上者便可為中上之才。”
聽劉進這話,丞相桑弘羊便知曉劉進的態度了,當即道:“唯。臣定當與諸閱卷官仔細閱卷,定為陛下選拔出棟樑之才。”
劉進點點頭道:“丞相辛苦了!待科舉之事完畢,莫要忘記替朕前往老丞相田千秋家中,替朕問候一聲。”
“唯。”丞相桑弘羊再次應道,“若無他事,臣便告退。”
劉進微微頷首:“便不耽誤丞相了,丞相且去忙。”
丞相行了一禮便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