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光祿勳馬通第一時間想到了為何劉進會如此生氣。
除了諸子百家這些老古董之外,劉進在漢武帝尚在的時候便開創了“人物道”之學。
然他們在討論的時候竟然一點都沒將劉進開創的學術流派納入考核範圍之中。
馬通反思了一下自己,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此時時刻他是劉進,他自己覺得這是也是極為不爽的。
劉進倒是沒有多少不爽,只是心中嘆氣,這些傢伙們,思想已經被束縛住了,或者因為環境、年齡等問題頗為保守了。
誠然,“人物道”之學開創出來之後,劉進並未特意專門前去宣傳過。
然而眾三公九卿竟然連劉進開創出來的學說都給忽視了,劉進眼神遊移不定,在心中思索眾人是故意的還是怎麼著。
然劉進卻沒管他們怎麼想的,在考核內容上打了一個大大的x。
打完之後,劉進將毛筆一扔道:“朕命你等商議,你等就商議出這樣一個結果?
朕也不給諸位兜圈子,朕一次此稿件甚差勁。
首先考核內容,非得確定諸子百家之派別不可?朕以為當圈定百家經典,令考生雜而論述。
其次考核內容中,朕以為當面向需求仔細劃分。
如大司農府,平淮,酒榷等皆需算學之人。當劃分出算學一科。
再如丞相府,多為處理公文之事。當劃分論述一科目。
最後,朕以為汝等確定人員皆無計劃。
如此初稿之中言及各部當需用人多少多少。
然為何用如此多的人?汝等卻未曾書寫。
朕以為汝等確定人員也當有根有據。”
眾人聽著劉進的訓斥低著頭也不敢說話。
過了片刻,劉進再次開口道:“此稿打回去重寫!
且既然汝等向朕請示人員份額當如何。
朕便給諸位說上一說,此次人才選拔,科舉選拔當佔據五成,士卒選拔當佔據三成,蔭官與劉氏當分別佔據一成。
科舉與士卒選拔朕以為當分三階段。
其一為鄉試,便是其治下縣轄組織考試,考試錄取之人方可參與下一階段考試。
下一階段考試當為郡國試,郡國各縣考試透過之人方可參加,蔭官、諸劉可直接入郡國試。
考試透過後,便有做官資格。
然一百石亦是官,六百石亦是官。
其中差距自然天上地下。
因此當選出一批真正的人才參與大漢中樞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