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唐融融也把彭琳給認出來了,“哦,彭少俠!梨兒就託付給你,我放心了!……以後,你可得好好地待她。”
“唐媽媽,跟我們一起走吧。”梨兒偎依在彭琳的懷裡。
唐融融悽然地一笑,“妾身這條命早在十八年前就應該隨著夫君去了。茍活到今日,如果不能手刃了楊戩這個老兒,我唐融融又有何面目去見李家的列祖列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時機並未成熟,唐媽媽,請先跟我們回去,再從長計議吧。”燕青也在旁側勸說著。
唐融融決絕地搖了搖頭,“你等不必多言,我意已決!我,……是個沒有了明天的人……”
這會兒,飛天小太保朱繞換了兵器,跟鑽天小白鶴佘和等率領著禁軍又捲土重來了。唐融融殺紅眼了,一擺西番刀就沖入人群。
“唐媽媽——”梨兒不顧一切也要跟著沖上去,被彭琳一把給拽住了。
燕青知道在這種敵眾我寡的情況之下,逞一時血氣之勇只會使事情更糟,就對彭琳說,“小琳子,你保護梨兒先撤回,唐媽媽由我來接應。”
彭琳點了點頭,左手攙扶著梨兒的纖腰,右手舞動著雁翎刀,不用什麼預備動作,一個“鷂子鑽天”的輕功就上了屋頂,今格兒的彭琳已非吳下阿蒙,那飛翔動作瀟灑而飄逸,很輕松地就攜著不懂武功的梨兒飛簷走壁而去了。
鑽天小白鶴佘和見狀大棒子一招,高聲喊喝,“不要走了飛賊!弓箭給我射!”
一隊禁軍中的弩手百十號人彎弓搭箭就瞄準了彭琳和梨兒的背影。這要是亂箭齊發,這對英雄兒女是萬難倖免的。
可螳螂撲蟬,黃雀在後!只聽從半空中“呼”地飛過來一枚重磅的石彈,“轟隆”一聲巨響,砸在人堆窩裡了。弩手們被砸得血肉橫飛,雖然傷亡不算太重,但形成的心理打擊卻是巨大的,誰知道有沒有第二枚,第三枚飛過來啊?弩手們四散奔逃,連為將的都喝止不住了。
那麼哪來的飛彈呢?是有人動了楊府禁軍的投石車!那個時候有投石車嗎?你還別說投石車的使用是在宋代時到達高峰的。宋代兵書《武經總要》中記載,“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八種常用投石車,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二百五十人,長達八點七六米,發射的石彈四十五公斤,可射九十步,換算成現代單位就是一百四十點八五米,這裡必須要指出的是《武經總要》這本書出於軍事保密或者故意誤導敵人的目的,將投石車的實際射程大大縮小了,根據別的古籍記載和現代科學計算模擬,這種投石車的發射距離不少於五百米,這在冷兵器時代,可算是超遠端的打擊兵器了。
投石車這種兵器一般是用來攻城或大規模作戰之用的,保衛楊府,也就是保護高階官員的安全,對付的物件一般是江湖草莽之類的,配備這種大規模殺傷的利器有種大炮打蚊子的感覺了。這也從側面說明瞭宋朝開國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後,任命文官掌兵權的在軍隊中形成了“將不知兵”的頑疾。楊戩是個太監出身,除了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以外,他又懂什麼呢?他覺得自個大權在握了,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自然要調動最好的軍隊,最精良的裝備,恨不得把整個西京城裡的軍隊盤到他們家裡來。在平面圖上離瓊花樓幾百米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包,這裡是可以佈防禁軍。駐什麼軍隊呢?他弟弟楊勘就說了,“禁軍中的雷兵是特種兵,他們裝備著投石車,那家夥威力大啊~~一砸就死一大片,那梁山原來不是有一百零八將,這來多少就可砸死多少……”
什麼時髦,什麼來神就駐紮什麼!這話楊戩愛聽啊~,“行!那就在那駐紮一隊雷兵吧。”
“楊家五虎”都是些武林人士,不懂得排兵布陣,因而沒有人吱聲。而那些懂行的武將又說不上話,而且,你說沒用,萬一有什麼閃失說雷兵不好,責任誰擔?所以部署雷兵這事就這麼定了。
今晚可就幫上倒忙了!那麼是誰動了那投石車呢?正是梁山的英雄第二路人馬神運算元蔣敬和行者武松,他倆是負責策應燕青、彭琳的。一看前面亂成了一鍋粥了,這兩位原本想登高遠眺一番,掌握全域性狀況,誤打誤撞就登上了架設著投石車的這小山包。
再說趁著這混亂,唐融融擺脫了兵卒們的糾纏直奔瓊花樓。她要親手宰掉楊戩。那燕青不得不在後面緊隨著。佘和與朱繞正要重整人馬進行追擊。
這時候從院牆處又出現了一批的夜行人,殺將過來,為首的是一個女子,掌中的松紋軟劍橫劈豎砍,上挑下刺,擋者或死或傷,是躲避不疊。
來的正是紫嫣公主率領的遼國武士。遼國能夠參與到這次夜襲中,則是另一個必然的巧合,他們接到了燕京方面的情報,女真國派駐洛陽的全權代表完顏夫人已經離奇地失蹤,阿骨打決定派出完顏宗望來接替前任的工作,繼續聯絡楊戩,以促成宋金的盡快結盟,這對西遼是十分不利的。西遼方面不可能坐以待閉了,必須採取果斷地反制措施。鑒於楊戩在這一宗陰謀中發揮的很重要作用,如果能夠除掉他,至少可以延緩宋金之間聯盟的建立。天錫帝耶律淳下達了密殺令——務必要除掉楊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