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檢的野心同樣不小,趁著洞烏被明軍牽制,而北安南的莫氏也礙於顏面不能攻擊自己。他帶著兩萬精銳,直撲向占城。
占城這地方,比安南物產還要豐富,鄭檢早就已經對這裡垂涎許久。如今終於取得了一個可以動手的機會,便再也沒半點客氣。
兩萬兵馬,對於占城來說已經是傾國之兵。數十年前,占城就被安南攻滅過一次,如今剛剛復國沒多少年。而且占城向來對於鄭氏稱臣,表現很是順從。他們作夢也沒想到,鄭檢居然會對占城出兵。
對於如此突然的打擊,占城上下抵抗了不到一個月,便被完全佔領吞併。而占城的王族也全部被殺,一個活口也沒能逃出去。
攻下占城之後,鄭檢很快便釋出了安民政策,待占城百姓如自己的子民,更推出了減稅的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推出,再加上鄭氏本就是宗主,使得占城全境迅速的安定下來。
不得不說,鄭檢還是有相當的政治手腕,知道三軍可以奪帥而匹夫不可奪其志的道理。因此,給予下層百姓利益,而對於占城上層則極為嚴厲。
他攻下占城不要緊,這使得安南鄭氏與莫氏的實力發生了根本轉變,鄭氏的力量超過了莫氏一大截。
張元功收到鄭檢的重禮之後,先向朱載坖上了奏摺請示。
朱載坖看到奏摺上說的,鄭檢請張元功出面與莫氏說和,便知道這位鄭氏當家人的主意了。
而一個張元功,只是英國公世子,這種大事上還沒有讓莫氏買面子的可能。
朱載坖是大明皇帝陛下,當然是不會親自做保的。
所以給莫氏做保之人,就成了鎮遠侯顧寰,也就是顧承光的大伯。雖然只是一位侯爺,但是這位侯爺手握重兵駐紮廣西與安南邊境。只要顧寰做保,到時有事莫氏就可藉助大明的力量。
朱載坖如此做,就是為了麻痺莫氏。對於中南半島這些國家,朱載坖並不想留。大明如此多的人口,很快就要迎來小冰河時期。到時頻繁發生災害,只怕立刻就是遍地饑民。距離大明最近的,也可稱之為糧倉的地域,便是中南半島。
或許這麼做不是很講道義,但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沒有任何可指責的。何況這些小國本就是大明藩屬,朱載坖不過是進行一次擴大化的改土歸流。
鄭檢攻下占城,卻因為與曾向大明求得與莫氏之間的和平,而不能立刻就向莫氏出兵。因此鄭檢的目光,便放到了西南的真臘。
真臘這個國家之所以沒有被洞烏所吞併,便是因為已經向洞烏臣服。所以,這也就成了鄭檢對真臘出兵的藉口。
‘助明以巢不臣’這就是鄭檢的藉口。而真借身為洞烏的屬國,自然也是個不臣之國。
現在的鄭氏,得到了大明購糧銀子,實力已經很強。而吞併了占城之後,實力更是飛漲。相比之下,真臘之前就已經敗給過洞烏,實力大損,而國中又無險可守。
雙方的實力差距顯而易見,鄭檢自然都看在眼中,這也是他敢於進攻真臘的原因。
鄭檢用了不到兩月,便將真臘拿下,可謂志得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