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囑完顧承光,李成梁帶著人便出發了。
原本來的時候,內喀爾喀部躊躇志滿,可是回去的時候便是一盤散沙了。
甚至有些將領已經開始爭奪部族的主導大權,半路上就開始互相殘殺。等到這些散兵遊勇回到部族駐地之時,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
在鐵嶺衛的城下,內喀爾喀部的人馬減員並沒這麼多,這多半都是半路上互相攻伐所致。
而且回到駐地之後,也沒閒著,便立時又分成了三四個陣營。
李成梁來的並不很快,但是等他帶著人接近內喀爾喀的駐地,便得到探馬的稟報,發現與自己所想的嚴陣以待不同。那些內喀爾喀的人們,正在駐地互相殘殺。
得到探馬的訊息之後,李成梁便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這些山喀爾喀的人自己分出勝負來,再動手。
瀋陽城中,張經與李天寵兩人正在商議女真人所居地區,該如何改土歸流。
眼下建州女真的首領王杲桀傲不遜,正在與朝鮮大軍在會寧鏖戰。這一場拉鋸戰,已經打了幾年,如今雙方都已經有點上氣不接下氣。結果就是朝鮮也沒能在會寧站穩腳跟,女真人也沒能攻破會寧城。
雙方多以小股兵士,互相滲透襲殺為主。往往是繞至對方的腹地,進行破壞性的攻擊。
“大人,此時雙方爭戰已久,我們此時冒然插手,並非明智之舉啊。”李天寵有些嫌棄的道:“若是他們不聽我們的勸告,還是要鬧個死活,事情便不好收場。”
張經稱呼李天承的表字道:“子承,此事有關我大明的體面。豈能因他們兩方爭戰,就不提出交涉?女真為我治下之民,朝鮮也是我大明屬邦,理應皆奉天朝之宣召。此戰曠日持久,想必他們兩邊也打的疲了,正是我等上邦使其調停之時。”
李天寵只得道:“大人有意調停,也是可以。可讓爾等各派使者前來瀋陽,由我來調停。若是哪一方拒絕了,我們再想辦法。”
“我正是此意。”張經點點頭。
於是張經很快便給朝鮮和女真雙方行文,通知兩方,大明欲調停兩方的爭戰。命雙方各自派人前來瀋陽,接受調停。
雖然只是瀋陽府發出的行文,可是大明是天朝。無論是女真,還是朝鮮,都不敢將此事當成兒戲。
不到十日,建州女真的王杲與覺昌安便到了瀋陽。而朝鮮那邊,還是派的曾到過鐵嶺的樸在河為使者。
大明上官出面調停,這事自然對他們雙方面來說,都是個臺階。
按理說,此事應該由大明的中樞動議。可是又沒鬧的那麼大,大明中樞是不會管的。好在張經也是二品大員,這面子也足夠了。
在瀋陽府的一所大宅院中,三方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