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崇政殿,文武百官早早就齊聚於此,雖然他們自覺聲如蚊蠅,但殿內依舊有些嘈雜。
眾人小小聲所討論之事,也基本上與“清議”之事相關。
“陛下駕到!”
隨著張讓一聲高唱,殿內頓時恢復了安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君臣見禮之後,天子將公孫瓚和公孫度的那二封信遞給了張讓。
“念與諸卿聽一聽!”
“諾!”
張讓恭敬的接過信箋,開始高聲宣讀:
“臣奉陛下之命北上遼東巡查防禦,一路之見聞,蠻夷之惡行,讓臣悲怒交加,特以此書請陛下知曉北境與遼東之苦難。
臣路過之村莊少有幸存者,無數百姓慘死,其中不乏老人、孩子和婦人。
更有身懷六甲者被蠻賊剖腹,未成型之嬰兒棄於一旁,村莊化為一片焦土,宛如人間煉獄。”
隨後就是公孫瓚公孫度所記錄的被毀村莊和遇難的百姓人數,總計幽州將近有四萬百姓慘遭毒手。
“區區鮮卑烏桓賊子,竟敢犯我大漢天威?”
“欺我大漢無人否?”
朝堂之上的百官除了震驚於鮮卑烏桓的殘暴之外,更多的則是因為來自於外賊的挑釁,一個個也是震怒不已。
“匈奴、鮮卑、烏桓、這些賊子啊,區區蠻夷,居然敢冒犯我大漢,做下如此惡行,臣請陛下發兵討之誅之!”
一名年近六十的侍御史,氣的滿面通紅的站出列來,雖然是一個文官,卻滿臉的殺氣。
“請陛下發兵討伐之,揚我大漢天威!”
隨後太傅陳蕃、司徒胡廣和驃騎將軍竇武、太尉李膺等人也紛紛出列激情聲討。
一時間整個朝堂群情洶湧,幾乎所有朝臣都放下了彼此的不和以及偏見,同仇敵愾,要求出兵討伐北地蠻賊。
一時間,整個朝堂都充斥著濃烈的殺氣。
看著文武百官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皇帝也站起身來,龍目放光,殺氣四溢地朗聲說道:“前有張中郎訴匈奴賊子之惡,今有兩位公孫校尉恨鮮卑烏桓扶余之仇。
賊蠻們犯我大漢疆土,殺我大漢子民,洶洶血恨,累累孽債,罄竹難書,若不能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討之誅之,朕亦愧為大漢天子,羞作萬民君主!”
是以,華耀目光如電,掃視百官,沉聲問道:“不知可有人還記得破胡侯之言?”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