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城外的官道上,一騎快馬向著洛陽城西門絕塵而來,騎士揚旗並高聲大喊,“西涼大捷!”
“快,讓一邊去。”城門老守衛拉開新來的小兵,迅速推開拒馬在一邊,方便信使進城門。
看門口已經沒有阻礙物,他才對新兵解釋道:“這是軍情快報,城門衛不得阻攔,不然,吾等將人頭不保。”
“謝謝小校。”新兵摸了摸脖子,誠懇道謝。他差點想上去喝問並阻攔。
送報人快馬進城,一路高喊:“西涼大捷,我軍殺敵三萬。”
“哇~”
“我軍大捷!?”
“殺敵三萬…?”
“哇~西涼軍了不得呀!”
城門守衛和周圍的市民聽到這個訊息,先是驚愕、然後大喜,頓時此起彼伏的驚歎聲中,響起了歡喜的議論。
那名老城門衛望著快馬奔向皇宮,忽然醒神過來跪地大喊:“天佑大漢,天子萬年,大漢萬年!”
緊跟著,人們跪一地,個個興奮意以言表,高喊:“天佑大漢,天子萬年,大漢萬年!”
一時間,洛陽城內的坊市民巷之中,聞說西涼捷報的平民百姓們都喜上眉梢,歡呼走動不斷。
自孝武帝派軍北擊匈奴,霍驃騎將匈奴逐到了漠北以北,讓他們不敢南下牧馬,大漢威名便響徹四方。
再有衛大將軍青的幾場大勝,使匈奴人過不了陰山和祈連山,這無疑激起了大漢萬千民眾血脈中的自尊、自信。
哪怕平民百姓因此揹負了沉重的負擔,可也為朝廷不再求和妥協而歡欣鼓舞。
而後有孝昭帝時,傅介子出使樓蘭的那一段彪炳史冊的話語。
“王負漢罪,天子遣我來誅王,當更立前太子質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再有孝宣帝的“定胡碑”,“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還有元帝時陳湯的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些,寫就了鐵血強漢,鑄就了漢人風骨,不只是大漢君臣的功勞,更是大漢萬千子民的苦勞。
“大漢威嚴,不可冒犯。”這幾個以血汗刻入漢人骨髓當中的大字,始終以血脈在傳承。
威武鐵血的大漢即便是後來經歷了衝、質、殤、桓、靈幾帝的政治黑暗和天下動盪…
膽敢蔑視侵犯大漢威嚴的四方蠻夷,依舊被曹操、孫權、諸葛亮收拾得服服貼貼。
若不是有後來司馬氏一門八王的愚蠢,漢人又豈會遭受五胡的打殺,承受三百年五胡亂華的黑暗動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