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漢初的時候天子連四匹白馬都湊不齊,後來孝武皇帝為了草原上匈奴之事,大力發展馬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蹇碩想到陛下登基以來的各項舉措,再考慮到戰事需要的大量軍馬,這大概也是陛下很是關心馬政的原故吧!
在洛陽皇宮的天子不僅是關心馬政,而且很是關心物價。
漢初時,米一石賣一萬錢,一匹馬賣一百金。
那時1金大概是三百餘錢,也就是說一匹馬三萬餘錢。
“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踴騰糶,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史記·平淮書》
到了漢武帝這也是鼓勵蓄養馬匹的,為了激勵天下百姓,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的牡馬價格高達二十萬錢。
“牡馬”指的是雄馬,與之對應的是“牝馬”,也就是雌馬。
案《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有人因為以十五萬錢的價格賣馬,非法獲利在五百錢以上,被免官。
“坐賣馬一匹賈錢十五萬,過平,臧五百以上,免”——《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案《九章算術》,有關於牛、馬價格的計算題,其中馬價為5454錢,牛價為1818錢,只是所處的年代難以確定。
案《史記·貨殖列傳》,提及家資百萬的商人,賣出五十匹馬,即可獲利二十萬錢,也就是一匹馬價值四千錢。
轉過頭來看出土的漢簡,居延漢簡記載一輛軺車值五千錢,其中馬匹價值四千錢。
漢成帝時期還有賠償驛馬的簡牘,一匹驛馬賠了七千錢。
到東漢時期,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馬援曾讓兒子送給杜林一匹馬。
因為杜林不僅是他的同鄉和好友,而且杜林的馬剛剛逝去,為此杜林還了馬援五萬錢。
當然這不一定能反映當時的馬匹價格,畢竟人情往來,可能給出的價格會高一些。
“林父子兩人,食列卿祿,常有盈。今送錢五萬”——《後漢書·杜林傳》注引《東觀記》。
再往下,就是漢靈帝時期,光和四年181年),他在徵調馬匹時,受到了地方豪族的阻撓,一匹馬的價格高達二百萬錢。
當然,這屬於豪族搞事情,沒過幾年就是黃巾之亂,三國來臨。
“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驥廄丞,領受郡國調馬。豪右辜搉,馬一匹至二百萬。”——《後漢書·靈帝紀》
綜上,一匹馬的價格區間在四千錢到二百萬錢之間。若除去搗亂的漢靈帝時期,馬匹價格應在四千錢到二十萬錢之間波動。
同時,也要區分馬匹用途,百姓用來拉車的馬,朝廷用來傳遞訊息的驛馬,軍隊用來作戰的軍馬,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
此外,死馬也是能賣錢的。
蹇碩等內侍,善於揣摩天子的喜好、行為舉止,卻也並不能揣測出天子為何有那些喜好,為何有那些行為舉止。
華耀喜歡瞭解各地的物價,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各樣物價,是為了瞭解大漢天下的穩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