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和《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以及扁鵲的《難經》合稱中國醫學四大名著之一。
它的失傳可以說是醫學史上最大的遺憾和損失。
雖然原書失散後,經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
但沒了原著,始終是遺憾。
為了表示對醫者的敬重和這件事的重視,華耀還特意派出了張讓領著二位龍衛前去,且讓張讓他們對人多尊重些。
張讓也明白天子的用意,不敢懈怠,在一隊龍衛的護送下,持著兩份詔書前往南陽。
一份是給張仲景的,另一份則是給鍾繇口中的張伯祖。
重視醫學的前提,就是重視醫者,既然張伯祖此人能得鍾繇那般誇獎,其醫術自然不低。
華耀還打算夜裡仔細回憶一下曾經看過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這兩部書,他是在長姐書房翻過的,託有靈根修煉的福,他的記憶力強的驚人。
以前看過了又忘記的七七八八的書,現在居然能在記憶裡全部找出來。
張仲景現在如此年輕,等他研究傷寒到成書,還有半個世紀等。
為了早點有成效,能夠抄下來記得的知識,還是早些抄下來甩給他們去研究論證好。
南陽到洛陽,四百多里路,經過三天的趕路,張讓等人終於趕到了南陽,直奔南陽的太守府。
“不知天使駕臨,未能遠迎,還望恕罪!”
看著持節而來的張讓,南陽太守劉焉也不敢怠慢,心中些微忐忑,不知發生了何事。
“咱此次奉陛下之命前來宣讀詔書,不知劉太守可知張伯祖和張仲景二人?”
看著有些緊張的南陽太守,張讓語氣很是和善的道明瞭來意。
畢竟,這位也是劉姓宗室子弟,不能怠慢。
“回稟天使,張伯祖乃是城內名醫,醫術精湛德高望重,張仲景好像是張伯祖的從子,也是張伯祖的一名弟子。”
時任南陽太守的劉焉這才放下心來,隨後將張伯祖和張仲景師徒的情況告知了張讓。
“哦?居然還真有如此巧合之事!陛下真是,不出宮門,也能盡知天下事!”
張讓也不由得大感意外,沒想到天子徵召的兩個人居然不僅是同族叔侄,還是師徒。
隨後在劉焉的帶領下,張讓等人趕往張伯祖府上。
臨近張氏府門,張讓就聞到了一股濃郁的藥香味兒,不愧是名醫之家。
張府門前,往來求醫問藥之人絡繹不絕,有士人,富商,還有窮苦百姓。
見到此情此景,張讓也不由在心裡點了點頭,醫者仁心,不問病者高低貴賤,難怪能的天子看中,就憑這份德行,也足以讓人敬仰。
由於府門大開,張讓等人便徑直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