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桌子,奏章被拋將出去,然後旋轉著落在了王承恩腳上。正用璽印的隨堂太監手一抖,扣在了另一個的手背上。
哎呀聲中,王承恩鄭重其事地彎腰,雙手拾起奏章。
“將中騎都尉黃衝宣來,朕要當面問事。”
“喏。”
外間有人傳聲應道。
王承恩展開奏摺,低頭細看。兩個隨堂太監縮起脖子,加快手腳。
“陛下操勞整日,何不歇息片刻。”
主子的脾氣一貫如此,動不動就大發龍威。臣子特別是隨駕時間長久的近臣,非常有義務適時地加以勸導。
奏章中大部分都是新營的相關事宜,從編制訓練到武器配備等等。問題出在最後。
“臣近聞山東兵變,皆由登萊巡撫無能所致。黎民遭屠兵卒戮亡,孫元化國法難容、軍法當誅。特懇請聖上依法正典,以儆效尤!”
齷齪,不要臉。呸,小人。
經徐閣老,推薦才他任了新營總督,轉頭就攻擊人家的得意門生。這意思是,在明確要求聖上下旨殺孫元化呀,像人做的事麼?
退一萬步來講,孫元化該不該殺,也輪不到他來說三道四。
“咦。”
有些許激憤的王承恩見到皇帝在招手,舉步走到御案前。又見皇帝指了指他手中的奏摺,連忙弓腰低頭遞上去。
可就在遞送上呈的一瞬間,藉著臺上的罩燈掩映,他也發現奏章反面分明還有一堆字。
“莫名其妙,胡說八道。”
朱由檢終於忍不住罵出了口,連罵出的話語顯然也被不學無術的上書人給帶偏了。然後又將摺子遞迴給王承恩。這是要徵詢他意見的意思,很難得,也很少有。
“下臣前聞,張娘娘特意送出許多書冊與他,看來確有必要。”
看完後面的一段文字,王承恩搖頭苦笑。送回了奏章。
後面那段先有說明,由於上表字數限制,所以附註在後。建議在明典正法之前,將孫元化降為新營士卒,一來讓其明白兵丁的艱辛,二來可命其抄錄鑄炮、操炮之法。理由是孔有德等叛軍極可能投建奴,而建奴如有重炮,則關寧一線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