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年客氏與懿安皇后張娘娘之間的爭鬥,英國公曾經跟自己兩個兒子有過一番對話。當然是在多年以前。
“兒子以為皇后必危,客巴巴不敢動她,魏忠賢卻敢。”
張之極是他將來的接班人,每事都喜歡帶上。
“兒子卻以為張皇后危則危矣,未必就會完敗。”
張毅呈是小兒子,他一貫偏心向著的貨。
“以前只客巴巴與她鬥,現在魏忠賢為把侄孫女捧到位子上,必對皇后下手。”
“魏忠賢本就受客氏指使多年,兩人若是鬥得過,皇后也早就倒臺了。”
“魏、客二人權勢滔天,張皇后倒臺只在遲早。”
“二人權勢皆來自聖上,但同皇后爭,聖上卻不會偏袒。而如今,皇后身後不光有聖上,還有滿朝的大臣,還有衛國公和我們家。”
“如她真是大盜孫二的女兒,遲早也難久立。”
“即便她真非張國紀親生,皇上與她已然作了五、六年夫妻。”
“好了,別淨爭些沒用的。”
“爹爹方才問我們家當何去何從,兒以為,靜觀其變為上。”
“兒以為,無論張皇后成敗,以魏忠賢呲牙必報的性格,我們家都難逃其陷害。倒不如乘機助張皇后。”
“理由呢?”
“魏、客二賊必敗。”
“如今內外都是他倆,生詞建了無數,九千歲也喊了三年。皇后必不敵。”
“不敵當如何?”
張惟賢問大兒子。
“或可改弦易張,向他們示弱隱忍。”
“我呸,別說我堂堂名世公侯之家,怎可置祖先顏面不顧而搖尾乞生。即便是不顧羞恥做得下,誰又能保證魏、客不置我於死地?”
“父親,那我等當如何呀?”
“當如何便如何。”
“爹爹的意思仍然看出皇后能勝出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