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創客吧,人群活躍度也不是太高啊,一個置頂帖怎麼可能有這麼多人跟進討論呢?”
君陌倒是沒糾結明天客人的來訪,但還是對資訊傳播的效果充滿了好奇。
沉默寡言的於晨光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得意,從付姐手裡拿過他的手機,重新點了幾下,又遞給君陌道:
“一個吧的置頂效果當然是有限的了,但是十個吧呢,二十個吧呢,五十個吧呢?
貼吧的發帖和頂貼都是有技巧的,我們自己也設計了一個軟體,先把這個帖子在我們希望推廣的五十個貼吧裡發布了出去,然後又做了些簡單設定,這些帖子就可以每隔三分鐘被自動頂貼一次,也就相當於變相的人工置頂處理了。
這些帖子一起來為我們的討論主題引流,而這麼大的流量,再加上這樣明確的話題引導,討論出來的辦法就自然是絡繹不絕,天馬行空了。”
師師身邊的張健濤從君陌手裡拿過手機,邊點著那些被人工置頂的帖子邊問:
“這應該算是作弊了吧!不是說好活動中不能借助別人的力量嗎?”
未待兩人開口,師師就幫忙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種方式應該算做自身技能的,咱們的主題就是要開發潛力,如果把這些資源都限制起來,那我們的活動目的是什麼呢?培養小販和營業員嗎?”
看著師師和張健濤自顧自的辯論起來,丁金剛也是醉了,打圓場道:
“是不是作弊也沒多大關系,這個操作思路畢竟是長線行為,一個周的時間能賣出産品的可能性還是太低。否則就不會被同隊隊員拋棄了!”
丁金剛和於晨光的思路明顯是超前的,如果成功,其效果要好過其他隊員無數倍!但問題就在於,既然這種辦法短期內無法操作成功,那活動主辦方該如何對他們進行評定呢?這算優秀還是不及格?
幾個人又溝通了一陣,就各自散開做自己的事情了。當晚,君陌把這個問題整理了一封非常詳細的郵件,分別發給了海燕,陶野以及董海峰。
丁金剛和於晨光的帖子,經過了近三天的發酵,各個細節都被神通廣大的吧友做了詳盡的探討:
從與廣場舞領舞人員合作,到現場保健品文化衫發放;從宣傳單印刷到藥房pop設計;從收音機廣播廣告到電視臺授權合作……
隨著細節的不斷補充,一個想法也開始在君陌心中成型!假設這個計劃是可行的,而且流程也完善了。那廠家在具體執行活動時是不是也需要空降管理人員或團隊來協助操作該事宜呢?
在郵件中,他把這個問題也寫了進去,想看看其他人對此都怎麼想!
丁金剛和於晨光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名為‘創客網盟’的新晉自媒體廣告公司,這次來參加活動的四人就是公司的全部員工了。
而作為一個年輕的創客型公司,他們也沒什麼管理概念,四個合夥人基本算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兩人專注百度推廣,兩人專注自微信和微博。
這次四個人被分到了兩個組,大家也都根據自己專長來選擇産品,考慮到活動規則,他們暫時彼此之間也沒有進行過什麼合作。
也正是因為這樣,丁金剛和於晨光兩人才對短期業績也沒什麼太多追求,只是想盡快找到一個合適的突破口,這個事情如果真能做起來,很有可能就給公司直接帶來業務了。
從上海來的葉思遠明顯跟君陌的思路是一致,大老遠跑一趟,不可能僅僅是因為一個帖子思路比較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