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頓足轉身,認真道:“大兄當真不會?”
李承乾堅定點頭:“比真金還真。”
“哦。”
李泰猶豫了兩息,緩慢搖頭:“泰不信。”
李承乾翻了個白眼,沒好氣道:“愛信不信。”
“大兄。”
這是,李泰小聲喚了一句,用弱不可聞的音量說道:“若是今夜有些變故,還望大兄莫要生氣。”
生氣?
生什麼氣?
李承乾剛想追問,卻發現李泰加快了腳步轉移了方向,只是搖搖頭懶得搭理,慢悠悠的朝蓬萊殿走去。
因為李世民一句話的緣故,導致這次中秋詩會參與者眾多。
別說是大明宮了,整個長安城內都難以找出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大殿,所以在李淵的建議下,直接把詩會搞成露天的模式。
其地點,就在蓬萊殿的左側。
整個會場呈圓形,中間是一條彎曲的過道,暗合陰陽八卦之陣,兩邊則是密密麻麻的蒲團矮桌。
會場的正前方,又臨時築起高臺,上面除開十來張座椅外,還有一套加大版的筆墨紙硯,用於書寫參賽詩詞。
不過像李世民、李淵包括李承乾與不參賽的文武百官等人,他們晚上會在蓬萊殿中飲酒吃宴,只要不是近視,也能把整個會場的情景盡收眼底。
.
戊時初。
天色逐漸有些黯淡,內侍們挨個點燃了掛在宮牆上的紅燈籠。
會場中已經有不少參會的文人落座,各自成群結隊的聚在一起。
根據李承乾的觀察,這些文人隱隱約約分為四波。
國子監肯定是其中一波,只是竟然不是人數最多的一波。
“他們分別都是哪的人啊?”李承乾目光示意另外三波人,出聲問道。
“祖父哪裡知道他們是誰。”李淵舒展著身體,懶洋洋道。
李承乾朝著李淵禮貌的笑了笑,而後轉頭面無表情的盯著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