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末嫋雄txt> 第一百一十五章 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五章 鹽 (2 / 2)

“是,大將軍,這邊請。”張邦楚說著,讓出了道路。

裴小二也不客氣,大步向前,朝著鹽池走去,身後劉知足,秦羽明,張邦楚等人緊緊跟上。

鹽池,其實古稱解池,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大地重要的產鹽地,根《孔子三朝記》記載,“黃帝殺之蚩尤)於中冀,蚩尤肢解,身首異處,而且血化為滷,既解州鹽池也”

春秋時期,此地屬於晉國,正是有了這處鹽池,晉國才能壓著關中大秦國;三國時期,佔據北方的曹操正是佔據此處產鹽地,便有了雄踞北方,虎視孫劉的資本。而現在,兜兜轉轉治下,這處生財寶地歸屬了裴小二了。

裴小二站在解池邊高地上遠眺,只見百里鹽湖,浩浩蕩蕩,十分壯觀,猶如一顆燦爛的明珠,鑲嵌在巍巍中條山下。可惜的是裴小二文采實在不行,要不然此時賦詩一首,將來未必不能成為佳話。

繞著解池緩步前行,腳下就是已經從湖水中析出白色的食鹽,只是雜質太多,跟記憶中雪白的食鹽相比差了點意思。

“此地的灶戶呢?”裴小二開口問道。

灶戶就是大明時期開採食鹽的人員,跟其他戶籍一樣也是世代相傳,不得改籍,大明正是透過對灶戶的控制,從而來控制食鹽的生產。不過比較坑爹的就是,老朱好像特別喜歡定額,官員的俸祿是定額的,一省的錢糧賦稅是定額的,就連灶戶們生產出來的食鹽都是定額的。

這就造成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完全鹽廠的官員完全沒有擴充產量的心思,每年上交完自己的差事也就行了,多一點都不願意,因為生產的多了就是盤剝灶戶,到時候不但無功,反可能而有罪。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官員怎麼可能會有增加產量的動力?

食鹽產量不增加,但問題是人口卻是在增加的,那多出的人口肯定也是要吃鹽的,是有旺盛的需求的。於是就在這種條件下,一個行業日益興盛,那就是走私食鹽。

私鹽販子們將手中的白銀直接去找灶戶們去購買灶戶手中的餘鹽,因為灶戶們日常生產食鹽的時候,會額外多生產一點,以防止官府收鹽的時候不夠,等交完正鹽之後,剩下來的食鹽就是餘鹽。

由於正鹽相當於一種稅收,需要白白交給官府,官府甚至不用付出一分錢,而賣給私鹽販子則可以收銀子,換成你是灶戶你會怎麼想?肯定是官府的正鹽能拖就拖,而賣給私鹽販子的餘鹽肯定是越多越好。

在這樣的條件下,官府還想收到鹽稅?做夢去吧,能一年收個一百多萬兩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那還能奢求更多。

“回大將軍,那些灶戶們在張獻忠來的時候都跑了,是不是派兵把他們抓回來?”

喜歡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請大家收藏:()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