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二帶著徐澤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兩側是鱗次櫛比的商鋪,一件件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幌子迎風招展,跟不時傳來夥計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一起構成一幅鮮活的大明民生百態。
“你說這世上要是能一直這麼太太平平的,沒有戰爭流血死亡,該有多好啊。”裴小二被這眼前的一幕吸引到了,不禁發出感慨。
“這都是將軍功勞,日後稱帝建國,必能使天下百姓各司其職安居樂業”徐澤還在糾結剛剛說錯的話,不過還是立馬拍著馬屁。
“說的都是屁話”裴小二隨口道,“百姓們所求,不過是一個公平的環境,一個不怎麼打擾他們的官府罷了。你說說,如何才能讓百姓永遠安享太平?”
這個命題有點大,歷史上有無數能人先賢都提出過自己的觀點,不過大多數都失敗了。最為成功的儒家,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改朝換代就像姨媽一樣每隔幾百年來一次。
徐澤很顯然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他支支吾吾了半出個所以然來。
裴小二也不為難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要想百姓安穩太平,首要的條件就是應當按照恰當的稅率定期定量的從他們身上收稅。而且這個稅率不能太低了。”
裴小二的話真真驚到了徐澤,他從來沒能想過收稅跟百姓太平有什麼關係?這也是這個時代的觀點,所有人都認為收稅就是為了滿足皇室的驕奢淫逸的生活。
所以做臣子的要求做皇帝的要簡樸節約,收稅自然要越低越好。稅收就是對民間的壓迫,如果收的越低,自然壓迫也就越少,百姓自然也就越好過。
所以歷朝歷代都將低稅率視為德政,是要大吹特吹的。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本朝太祖朱元璋實行的也是三十稅一的低稅率,要不是明初三大案對文官們殺的太狠了,估計也早就吹上天了。
“屬下不解,還請將軍明示”徐澤這次真的有些不明白怎麼會有人這麼想。
“你想想,要維護太平盛世,就要有大軍,就要有官府,要有胥吏,這些哪個不用花錢?不收稅哪來的錢”裴小二耐著性子解釋。
“可是將軍,如果勤修德政,天下太平,自然也就不用這麼多大軍,官府。花費自然也就省下來了。”徐澤還是不解。
“那是你假定你所謂的德政能夠讓天下太平,但事實上真正能讓天下太平的不是所謂的德政,而是經濟。”
“屬下不解,何為經濟?,漢有文景,唐有貞觀,開元,我朝有仁宣。都是透過勤修德政而使天下太平的?”徐澤此刻像是好奇的孩童。
“你......”裴小二發現自己陷入一個死結,他本來想透過這種方式,改變徐澤,讓他老老實實按照自己的意圖去收稅,結果越解釋越多。反而把自己繞進去了。
“算了算了,這個話題我要是跟你講,能跟你說上三天三夜。”裴小二有些不耐煩,“我欲認命你為徵稅官,替我足額徵稅就行了,你可願意?”
“卑職願意”徐澤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這可算是個肥缺,而且職位不低,要是放在官府算是戶部尚書一角了,當然沒道理不願意。
喜歡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請大家收藏:()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