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42 決一死戰 (2 / 3)

·

此刻的北中城,高歡的影子也尋不見,爾朱榮手下的契胡戰士雖群龍無首,但個個是身經百戰的驍勇戰士。在他們的進攻下,北中城如同紙糊,一攻即破。

北魏朝廷聞此大懼,元子攸急忙伸出橄欖枝,派人前往爾朱世隆處慰問。

此戰告捷,爾朱世隆志驕氣滿,又加上報仇心切,馬上將來者斬首示眾,以表與朝廷決裂之心,緊接著他又派爾朱度律前往洛陽城討要爾朱榮屍首。

爾朱度律一行千餘騎,皆白衣素縞,浩浩蕩蕩殺向洛陽城。

·

見契胡兵士集於城下,元子攸苦於無兵可戰,只得放下天子之尊,親自登上洛陽城樓,做起了勸降工作:“太原王爾朱榮)立功不終,陰謀篡位,已被正刑。諸位只要投降,為國效力,官爵依然如故。”

此時契胡兵士皆報仇心切,義憤填膺,這種假大空的空頭支票已沒有絲毫用處。

爾朱度律在城下慷慨陳詞:“臣等從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歸。願得太原王屍,生死無恨。”

此語說得沉痛無比,話語未畢,爾朱度律突然言語哽咽,哀不自勝。

此言一出,那批跟隨爾朱榮出生入死的契胡武士也皆落淚,在城下號啕大哭,場景極其震撼人心。

而城上的元子攸見此場景,也回想起爾朱榮的種種好處,為之愴然淚下。

本是劍拔弩張的一場戰鬥,此時卻為了懷想同一個人,變成了雙方共同的一場追悼會。

可大哭完畢,雙方還是不共戴天的敵人。

元子攸見空談無效,又派侍中朱元龍帶著丹書鐵券去見爾朱世隆,承諾只要他投降,就赦免他的罪過,官爵不變,贈免死鐵劵。

此時爾朱世隆見皇帝無膽,更加氣驕意滿,對朱元龍說道,“太原王功蓋天地,救生民於水火,赤心報國,皇天後土,神明共知。長樂王孝莊帝即位前的爵位)背信棄義,不顧當初的誓言,冤殺忠良。今天區區一份鐵劵怎能讓人相信!我為太原王報仇,絕不投降!”

朱元龍聽到爾朱世隆稱呼孝莊帝為長樂王,知道他心意已決,不會投降了。只好回去如實稟報,元子攸聽說爾朱世隆不肯屈服,只得拼一把。

·

原本,高歡說的好好的,他將率領兩千禦林軍抵擋爾朱氏一族的反撲。爾後全國的忠義之士都會響應。

可是區區一個北中城,爾朱世隆過之如同無人之境。高歡本人,也不知是死是活!

·

孝莊帝元子攸不再幻想,決意死戰。他不惜血本,將國庫財物的老底全部擺出,放置城下,以此招募城中敢死之士。

洛陽城中之人對契胡人皆咬牙切齒,又懼怕城破之後遭受契胡人的血洗之災,於是一日之中,竟有萬人踴躍入伍參戰。

危難時刻,皇宮內突然一清秀的少年挺身而出,慷慨陳詞:“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節之日。臣雖不武,請以一旅之眾為陛下徑斷河橋。”

此豪言不僅滿懷激情,更是一針見血,直指爾朱世隆的要害之處。

爾朱世隆兵眾雖猛,但人數稀少,整日逡巡於洛陽城下;只要河橋一破,這幾千契胡武士便會首尾難顧,遭受南北夾擊,陷入進退兩難之況,只要稍假時日,自然會逃散無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