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村習慣配合作戰。
民團也是這般練的。
對上如狼似虎兇狠的北戎,兩根長棍壓制,一柄大刀伺機而動。
其實他們更願意用門板,那玩意實在太好用了,哪像現在,一直提著心,生怕北戎抽冷子來一刀他們防不住,換了是手上有門板的時候,他們直接往下一壓,人就得被摁那,讓北戎動彈不得,再用刀往下頭捅捅捅,他們都是做熟了的,速度那叫一個快……
但就像小二說的,總不能到哪都帶著門板,也著實是不方便。
他們便開始學著防守,學著找機會插刀,學著怎麼捅人,捅哪能讓對方疼……還有最重要的,給他們的棍子也包上點鐵。
不能像戚大他們似的,實打實的用料,花費高還在其次,主要是揮著不得勁,經過村裡沙鐵匠的改良,給他們整出了半包鐵的棍子。
分量適中,花費少,與刀對砍,再不擔心棍子被削斷。
總之好處多多。
就是村裡的鐵料嚴重告急,小安村中能用上這樣棍子的都在少數,更別提民團了。
民團別說排號,連購買資格都沒有。
胡二憑著過人的戰績,在村裡不管什麼都排在前頭。
眼下他半包鐵的棍子拿著,身後揹著長弓,手上還握著刀,看著一副很不好惹的樣子。
可實際上胡二鬱悶得要死。
他們兄弟射箭那是沒得說,其他就不行了。
眼下這個大風雪天,嚴重影響他的發揮。
民團又與北戎短兵相接,敵我雙方扎堆,換位頻繁,視野又受阻……
只有離得近了他才敢放箭。
胡二不得不在邊緣地帶繞圈子,也跟著敲了幾棒,實在用著不慣,索性暫借給宋家的大姑爺。
宋大姑爺高興壞了,換下刀來,拎起半包鐵的棍子就陰險的摸了過去。
趁與他妹夫對戰的北戎不備,從後頭狠狠的捅了一下。
胡二嘶了一聲,那位置是腰子吧。
那北戎也嘶了一聲,被懟得生疼,身體不受控制的往前兩步。
宋家二姑爺剛剛瞄到戚大和小二甩棍,心生靈感。
快速倒手反握,猛地甩出去。
啊!
距離如此之近,他又使足了力氣。
刀刃劃在北戎的手腕上,幾乎將手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