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已經麻了。
大伯這個腦袋瓜一定是集天地之毓秀,匯閆家祖祖輩輩的精華。
那所謂的四座箭樓的位置,就是四個三角,城牆就是一條線,別的啥也沒畫,這也能想到?
“是啊!爹說以後要圍起來,村裡的爺爺都說這樣好,安全,嘿嘿!”閆玉全推到她爹頭上,還很夠意思的拉了村老們幫她爹分擔。
閆懷文又問箭樓的具體大小與樣式。
閆玉果斷搖頭,說不知曉。
“這些都是爹和盧師傅商量的,這裡,還有這裡,都是盧師傅畫的。”
閆懷文便帶著閆玉去了戚家。
向盧師傅當面請教。
盧師傅開始有些拘謹,閆老二好打交道的很,這一村子人也都是實在厚道,可這位秀才公,真是久仰大名。
沒想到第一次說話,就是秀才公客客氣氣的與他請教。
盧師傅:“不敢當閆戶書一聲請教,我是按著令弟給的圖和需求劃的大小,這個箭樓和咱邊防的垛子挺像,高一些,底下堅固,樓梯在裡面,外面四方……
這都不難,我打算先搭出一個木頭架子,然後在裡外用水泥磚砌,等到收口的時候,往裡面倒砂漿灰泥,這樣做的好處是結實不易裂口……”
盧師傅侃侃而談,對這個箭樓明顯胸有成竹。
長在邊城,又好幾輩人做房子,城防是怎麼建的,用什麼料,他都有數。
閆懷文謝過之後,又與戚家老孃說了幾句話,告辭離去。
出了戚家的門,他問:“咱家蓋房子的錢可給盧師傅幾人結清?”
閆玉搖頭:“還沒呢,咱村裡的賬都掛在咱家,有盤炕砌爐子的,抹糞坑的,房頂貼瓦的……”
盧師傅將他們村子的活差不多都包了。
隨著村裡人進項漸多,找盧師傅幾人幹活的也越來越多,可以說是日夜忙碌。
現在白日裡給戚家蓋房子,晚上做些小活,三餐在閆家解決。
閆老二看他們實在辛苦,還特意與容嬤嬤說,中午或者晚上多留些乾糧,給他們夜裡上工的時候揣著,省得餓。
所以就這麼沒日沒夜的幹,盧師傅幾人也沒累瘦,反而人比來時還精神些。
閆玉怕大伯誤會她爹一毛不拔,又道:“盧師傅說不著急,爹覺得不給不好,就先給了二十兩,餘下的以後再算。”
家裡大賬小賬都是她經手,事關錢就沒有她不知道的。
閆懷文熟知家人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