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圓木、平板……
閆玉屏住呼吸,這可比她想的好多了!
這是一個……像船的木筏!
當然不能用這兩塊門板。
戚五又按照紮好木筏的大小,鋸木頭,做板子。
沒有現代那麼方便的工具,戚五全憑一身力氣和木頭死磕。
閆玉不著痕跡的幫點小忙。
幾個人一直忙到傍晚,改造好的木筏終於初具雛形。
閆老二迫不及待想要試試。
說試就試。
戚大和戚四兩個,一人抬了一邊,四個大人一個孩子,往河邊走去。
這個時間,河邊聚集了不少人,下網捕魚的,看人家下網捕魚的,老老少少都有。
見他們過來,都稀奇的打量。
“閆二,你這又是弄的啥?”有人高喊著問道。
閆老二也喊回去:“這麼顯眼,看不出來?這不木筏子麼!”
“哈哈哈!就是看出來了,才沒敢認。
咱村子去府城不是有座橋麼,也不算遠啊,你家又有牛車,弄這筏子幹啥?也省不了多少腿腳。”
“這不是想著從河走去買糧麼,要是能成,從河裡走比從地上走好。”
一聽他說是為了買糧,大傢伙圍過來。
“閆二,這裡頭有啥說道嗎?”羅大問道。
閆老二很願意和大家說一說外面是啥樣,遲早他們都得走出村子,知道的越多,到外面越不打憷。
“像我和戚四這回去龍興,我倆身上帶著大老爺給的公文,也算出公差,路上遇到驛站,進去住人家不要錢,但你要是灌些開水,讓準備點口糧,咋不得給人幾個銅板。
還有碰上巡檢的官差查你的路引文書,多少得給人添個茶錢。”
“那要是不給呢?”不知是誰問了一嘴。
“不給也行啊,人家心裡頭不痛快,就難為你唄。
路引條子上的字讓你多背上幾遍。
但凡哪一遍背錯了,直接就能將你帶走,先關起來再說。
等回頭咱這邊去找人,人家‘哦’一聲,說是誤會,搞錯了,你們說,咱還能咋的……”
閆老二語重心長的說道:“所以老話說的好,窮家富路,在外面該花的別省,舍幾個銅板也就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