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西涼鐵騎排成陣列,駐軍在廣宗大營前。董卓在西涼眾將的簇擁下,走到廣宗眾將面前,先掃視了眾將一番,眯著眼睛沒有說話,不知道想些什麼。
“哈哈哈……”
董卓突然大笑幾聲,眾將不知道董卓為何發笑,抬頭看向董卓。
董卓這時說道:“咱家本來為國守土,駐守河東。今得天子信任,詔令咱家前來提領冀州大軍,主持討伐黃巾賊的戰事。本來咱家在路上還有些擔憂,你們在盧將軍的統領下,百戰百勝,打的黃巾聞風喪膽,難免有些驕兵之氣,不好統領。不過現在看見眾位將軍出營迎接咱家,看來列位將軍都歡迎咱家前來,咱家心裡是十分感動啊!”
眾將畏懼西涼軍勢大,皆言歡迎董卓前來統軍,必定大勝黃巾。董卓看著廣宗諸將的反應十分滿意,看來李儒的計策很有用啊,讓他們看看咱家的軍勢,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就好指揮多了。
“眾將出營迎接咱家,咱家心理十分高興。現在咱家已經到了,就先進大營吧。咱家剛到還不瞭解,如今黃巾軍情。諸位將軍且隨咱家去帥帳,跟咱家說一說現在情勢如何。帶路吧。就去以前盧將軍的帥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眾將聽得董卓吩咐,便帶董卓前往大營帥帳。眾人進的帥帳,董卓坐在中央帥位,董卓帶來的西涼將領,和原來廣宗大營的將領分兩邊坐定。
董卓看向廣宗將領,道:“哪位將軍為咱家說一說如今形勢啊!”
廣宗諸將雖然畏懼董卓的軍勢,但董卓名聲不好,素有殘暴之名。眾將也不想和董卓有太多的牽連,眾將看董卓看向自己,便低頭不語。眾將皆低頭不語,沒人回答董卓的問題,大帳中的場面頓時有些尷尬起來。這時,一員將領見眾人都不說話,只能自己無奈的起身,走到了帥帳中央。
這員將領正是安平郡校尉張武,廣宗處於安平郡境內,正是他的轄地。現在董卓發問,眾將都可以不說話,但是他不可不回答,否則就是蔑視上官。
張武走到大帳中央,向拜見董卓道:“末將安平郡校尉張武拜見明公。如今廣宗大營有:盧植將軍帶來的北軍五校五千京師禁軍,還有安平郡兵兩萬、廣平郡兵一萬、陽平郡兵一萬及清河郡兵一萬共計五萬人馬,還有各地趕來的義軍萬餘,將近七萬大軍。盧將軍為防黃巾賊兵逃往太行山方向,令鉅鹿郡兵駐守平鄉到鉅鹿一線,約有三萬人馬。”
“現在黃巾殘部約十五萬大軍,被圍困在廣宗城中,賊首張角就在城中。廣宗城防堅固、易守難攻,現在黃巾距城而守,戰力猶存。倘若強攻,我軍必定損失慘重。但是黃巾倉促逃入其中,城內糧草不多,堅持不了多久。四面郡縣黃巾餘部也已經剿除乾淨,賊兵沒有援軍。我軍已經結成大寨,壕溝密佈,黃巾賊兵不能突圍。現在大軍已經圍城將近一月,末將料想不出半月,廣宗城中一定糧草耗盡,到時黃巾無糧,一戰可定。”
董卓聽張武說完,然後一臉玩味兒的看著他,只看得張武有些頭皮發麻。董卓這才冷哼一聲,說道:“哼!咱家讓你說一下現在的形勢,你直說便可。還你料想,你以為,你這是在教咱家打仗嗎!”
校尉張武聽到董卓所言,頭上冷汗一下就流了下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高呼:明公贖罪,末將不敢,末將不敢!”
董卓見到張武跪倒在地,起身道:“站起來,你這像個什麼樣子!咱家統領大軍,是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百戰百勝!咱家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將士用命,靠的就是不懼生死。害怕傷亡就不打仗了麼?盧植就是圍城不攻、怯敵畏戰,才被天子下旨降罪,召回京師敘職,你們也想咱家被天子降罪嗎?”
眾將聽到董卓的話之後,都齊齊拜道,齊呼不敢,願聽董卓將令。
董卓掃視各將道:“軍法有言,兵貴神速。現在雖然已經將張角圍在廣宗城中,但是遲則生變。明日開始,大軍攻城。咱家帶的西涼軍都是騎兵,不善攻城,就遊走四方,防止黃巾突圍,北軍五校為王師禁軍,不可輕動。各郡郡兵有五萬,再加上義軍萬餘,加起來就是六萬大軍。六萬大軍分成兩部輪換,日夜攻城,哪個敢不用心攻城,到時可別怪咱家軍法無情!張校尉,明日就率本部郡兵給大軍做個表率吧!”
張武見如今董卓勢大,又被他拿住錯處。自己若不答應,董卓恐怕會殺了自己,如今為了保命,也顧不得軍士傷亡了,對董卓拜道:“謹遵明公將令,明日我就率大軍攻城。”
董卓見眾將答應攻城,便讓眾將回去整理軍務,準備明日攻城。安平校尉張武和廣平校尉相交甚厚,張武無奈之下,只能邀請其和自己合兵攻城。剩下的另外三郡的郡兵則和李牧等義軍一起攻城。大軍分為兩部,只待明日攻城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