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走後,張秋問道:“剛剛那本書,真是程行寫的?”
“是的。”陳實點了點頭。
“怎麼可能?他才上高中,怎麼出的書?”張秋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有什麼不可能的,韓寒,郭敬明,都是在少年時期成的名,我發表的第一篇短篇,也是在剛上大學的時候。以程行的文筆,能寫出《安河》,就能寫出這部《安城》出來。”在《燈火》與《安河》中,陳實也最喜歡《安河》。
他當年發表的《城內城外》,寫的也是安城的風土人情。
“那,真賣的有那麼火爆?”張秋問道。
“剛剛青青說要買一本還給我,她明天去書店,不論在哪個書店,都不可能能買到這本書。”陳實笑道。
在徽州文藝出版社幫忙快速印刷時,市面上的《安城》早已經被銷售一空了,陳青想從明面上的書店裡拿是拿不到的,不過陳實身為安城的文化局局長,想要弄到幾本《安城》自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張秋被驚訝地說不出話來了。
陳實這句話的意思她自然明白,當時陳實的《城內城外》剛發表的時候,安城文藝出版社只首印了五千冊,當時兩週的時間就售罄了。
很多親戚朋友在書店裡買不到,就都託關係向她這裡來拿書。
這程行,只半年的時間。
怎麼突然發生了那麼大的改變?
陳青拿著書回到屋裡後,便將旁邊的檯燈開啟,然後看了起來。
就這樣,陳青直接看了一夜,第一次缺席了週六的早讀。
而用了一夜時間,將這本書給讀完的陳青,腦海裡只有書上的那一句,陳行最終沒有追到程青,以及那一句遺憾嗎?膽小的暗戀者,後悔嗎?越界的示愛者。
當然,這本書裡,讓陳青記憶深刻的片段還有很多。
比如陳行母親生病,問程青借錢程青沒有借,以及鹿溪借給了陳行十萬塊錢,以及故事的最終,陳行再見鹿溪的那一面。
她當然知道,在程行的這篇裡,陳行就是程行,程青就是她。
但她覺得程行寫錯了。
如果故事裡第三卷的內容是真的,如果程行的母親真生了重病,別說一萬兩萬,就算是十萬二十萬,她也會去借。
她怎麼可能袖手旁觀,說出只能借一兩萬那樣的話呢?
而且,她也覺得程行把故事裡的鹿溪寫的太好了。
在《安城》的故事裡,陳行與鹿溪是沒有任何交集的。
一個沒有任何交集的人,再加上那時的鹿溪身上並沒有多少錢,一個人又在大城市裡生活,怎麼可能會把辛辛苦苦攢了那麼久的錢借給一個沒有說過幾句話也沒有什麼交集的陌生人?
陳青覺得,程行在故事裡,美化了鹿溪很多。
但有一點,她是很歡喜的。
那就是故事裡的陳行是喜歡程青的。
不管是初中,還是現在。
直到最後故事裡的程青犯蠢,在陳行家裡發生了那麼艱難的事情,在陳行母親發生重病,依舊沒有怎麼幫忙,和鹿溪發生了鮮明對比後,陳行才對程青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