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騎,姜鹿溪邊祈禱著。
祈禱著大姨家的門還開著。
大約十多分鐘後,她騎著車子來到了鎮東的一家商鋪前。
姜鹿溪望著商鋪裡的燈還亮著,鬆了口氣。
這家商鋪的名字叫曹記商鋪。
是一傢什麼都賣的百貨商鋪。
不過他們家賣的最多的東西,還是紙和鞭炮。
紙,是給死人燒紙用的紙錢。
“大姨,大姨。”姜鹿溪停下了車子,然後喊道。
“來了來了。”商鋪的門被開啟,裡面一箇中年婦女走了出來,她看著姜鹿溪說道:“知道你每年這個時候都要來,放學了還得從市裡騎一個多小時腳踏車回來,平時我們八點多就關門了,今天我和你姨夫一直在這等著。”
“對不起啊大姨,給你們添麻煩了。”姜鹿溪滿是歉意的說道。
“說什麼呢,咱們都是什麼關係,我跟你母親不僅是一個村的,還是一個老太爺的,你母親還在世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就很好,都是連著親帶著故的,還說這種話。”那中年婦女有些不滿地說道。
這位中年婦女名跟姜鹿溪的母親是一個老太爺的,所謂的老太爺,就是她們的曾祖父曾祖母都是一個人,所以是她姜鹿溪的姨娘,再加上她的年齡又比姜鹿溪的母親要大,所以姜鹿溪叫她大姨。
但其實,輩分往上數,到了曾祖這一塊,都已經不怎麼親了。
因為他們祖祖輩輩都是生活在附近幾個鎮子上。
要是這樣往上數的話,那就都是親戚了。
不想跟你扯上關係時,這些東西自然是沒用的。
但想跟你扯上關係,這些東西就成了拉近彼此關係的橋樑。
中國,本就是個人情社會。
在鄉里小鎮上,更是如此。
“又跟往常一樣,一捆紙,一盤炮?”那中年婦女問道。
“大姨,今年拿兩捆紙吧。”姜鹿溪道。
“好,你等著。”她回屋,從商鋪裡拿了兩捆紙和一盤炮。
“大姨,多少錢?”姜鹿溪問道。
“不要了,還要什麼錢。”那中年婦女道。
姜鹿溪搖了搖頭,道:“大姨,我知道你對我好,但是不能不要錢的,該多少就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