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姜鹿溪父母,姜鹿溪以及姜鹿溪奶奶的地,他們將地交給別人種,一畝地一年能分到三百塊錢,一年靠賣地的錢,能有個一千多塊。
種了他們地的那家人也好,每年夏秋,都會拉一車麥秸和豆秸給他們。
將豆秸放在鍋灶旁,姜鹿溪用壓井裡的水洗了洗手。
壓井裡的水沒那麼涼,並不像缸裡的水那麼冰冷。
姜鹿溪洗完手後,從缸裡用瓢挖了些倒進了鍋裡。
這種瓢是用葫蘆做的,葫蘆切成兩半,就能用來舀水了。
鍋底是紅芋湯,上面姜鹿溪則是拿個了屜子,然後在蒸屜上放了些饅頭和醬豆。
醬豆是他們這裡的土特產,是用黃豆曬了許多天曬好的。
配合辣椒炒好,炒一次能吃很多天,配合饅頭也很好吃。
將鍋蓋的蓋子蓋上,姜鹿溪便在鍋灶前坐了下來。
姜鹿溪從筐裡抓了一把豆秸放在鍋灶裡。
其實廚房的後面是有一些乾柴的,那些乾柴劈開放進灶臺裡能燒好久,但是那些乾柴不能燒,乾柴都是留著寒冬臘月下雪時燒的。
那時候天氣很冷,豆秸垛都被雪覆蓋打溼了,才能用到這些乾柴。
放了些豆秸到灶臺裡後,姜鹿溪將灶臺上的火柴盒拿了過來。
然後用火柴在火柴盒上擦了一下,等火柴點燃後,姜鹿溪將灶臺裡的麥秸給點燃了。
現在還不到六點,不只是姜鹿溪他們家的煙囪裡冒出了煙。
整個平湖家家戶戶也都將泛黃的燈泡點亮,他們的煙囪裡也冒出了陣陣煙火。
做飯的煙火氣瀰漫了整個平湖,讓這落了霜的人間多了一絲溫暖。
“奶奶,吃飯了。”鍋燒好後,姜鹿溪從廚房走了出來。
這時已到了六點,天也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姜鹿溪也就將廚房的燈泡給點亮。
飛起的蛾子在看到泛黃的燈泡後瞬間圍了上去。
不一會兒,泛黃的燈泡周圍,就圍滿了蛾子。
科技的進步,終於讓飛蛾有了圍著燈火打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