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哪有時間稽核這個,你們去稽核就行了,而且投稿有專門的投稿方式,你讓他按照出版社的投稿要求來。”沈奇說道。
其實他們出版的書很少會從這些自薦或者是投稿的作品中產出,凡是能出版的,都是他們主動去洽談,去找那些稍微有些名氣的作家。
又或者是那些自己花錢出版的書。
版號還是很重要的,那些沒前景賺不到錢的書,肯定是不能出版的。
所以真正能賺錢暢銷的書,一般都不是自投的書。
出版社對於一本書是否能出版,稽核還是很嚴格的。
特別是對於一些沒有什麼名氣或者是背景的作者。
“我也這樣跟他說過,他說走流程的話需要稽核的時間很長,從稽核到出版就得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想盡快出版。”沈南說道。
葉勝光皺了皺眉,這人對於出版社投稿的流程倒是熟悉。
對於普通人的投稿,下面走流程稽核確實需要很久。
“對了,葉總編,他說他叫程行。”沈南說道。
“程行?”葉勝光愣了愣,然後急忙問道:“他大概多大?”
“大約十六七歲,好像還在上高中。”沈南也覺得自己為了一個十七八歲的高中生闖進總編的辦公室也很魯莽,於是說道:“總編,我還是讓他離開吧。”
“對了,那就是他了。”葉勝光忙向外面走去。
“總編,程行是誰?哪個很出名的作家嗎?”沈奇跟上去問道。
“他是《燈火》的作者。”葉勝光道。
《燈火》,當程行那篇《我從父親口中聽說過他》這篇散文大火之後,有許多報社的媒體覺得這個散文名字太長太多,跟散文講究優美且又帶著一些詩意跟意境的風格不符合,而且也不太適合文章的發表,他們就向程行取了第二個名字。
而程行想都沒想,就給這篇文章取了一個《燈火》的名字。
如果老師是蠟燭,那麼程平就是蠟燭上一直燃燒的燈火。
他為十九里鎮上一代又一代剛剛萌芽的學子,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而且燈火,本身又帶著薪火相傳的意思。
因此燈火,再好不過了。
……
程行前世的恩人不多,姜鹿溪算一個,周遠算一個,而現在時任安城文藝出版社總編的葉勝光也是一個。
如果沒有葉勝光,當時程行的那篇帖子即便大火也出不了書,也變現不了什麼,因為當時各大論壇每年都會有一些爆火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