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喝完水後,姜鹿溪搬了個小板凳陪奶奶在院子裡曬起了太陽。
但也沒有曬多長時間,與奶奶聊會天,沒過多久就到了上午,她已經看到平湖許多人家的煙囪上冒出來的煙,也已經聞到了別人家做菜炒菜的煙火氣。
有許多雞肉和豬肉的香氣。
不過她們家也能吃肉,姜鹿溪將家裡的蛋白肉給拿了出來,然後放在水裡泡了泡,這蛋白肉說是肉,其實只是一種豆製品,有點像是豆皮或者腐竹。
是用大豆透過加熱和擠壓做成的東西。
為什麼明明是大豆做成的東西,卻被稱為了蛋白肉。
那是因為在那個吃不起肉的年代,安城人就把這個當成了肉。
她又拿了些白菜和青椒,然後跟泡好的蛋白肉放在一起炒成了一道菜。
菜炒好後,她又將饅頭給熱了熱,鍋底則是換成了用米做的米湯。
奶奶的牙口已經沒那麼好了,姜鹿溪就將沒有焦的給了奶奶,然後將帶焦的饅頭拿過來自己吃了,饅頭已經沒剩幾個了,她下午要做的事情就是蒸饅頭和扒豆秸,廚房裡燒鍋的豆秸也沒多少了,也需要給奶奶多扒一些,留給她做飯。
中午吃過飯後,姜鹿溪將碗和鍋刷了刷,然後去了不遠處的小賣部。
“楊奶奶。”到了小賣部後,姜鹿溪喊道。
“是小溪啊,你要買點什麼?”小賣部裡的楊奶奶問道。
“楊奶奶,我要一袋發麵用的酵母,然後再來一包洋火。”姜鹿溪道。
蒸饅頭的話得先用酵母發麵,她們家沒酵母了,得買一袋酵母,而洋火她們家雖然還有一盒,但那盒裡已經用了大半,沒剩幾根了,也得再買一包。
所謂的洋火,就是火柴。
只是因為這東西是西方的洋人制造的,所以在他們這裡被稱為洋火,除此之外,像腳踏車被稱之為洋車子,以前沒有燈泡時能用到的煤油燈被稱之為洋油燈,以及鐵鍬稱之為洋鍬,這些都因為是西方的洋人發明的,所以在他們這裡都會加個洋字的。
最開始時程船的父母因為沒文化,不知道這些東西都跟洋人有關,看這些東西都這麼叫,就給程船起了個程洋船的名字。
當長大後程船知道這個含義後沒把他給氣死,那時候村裡的孩子都嘲笑他是洋人家的孩子,因此程船就把洋字去掉,給自己起了個程船的名字。
早些年間程行還能聽到村子裡有人說他爸是洋人家的孩子,叫他洋船這個名字,自從後面程行的父親在外面混的越來越好後,就再也沒有人這樣叫過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