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風帆?”
當張梁對蕭銘提出了這個問題。
現在船是造出來了,但是風帆縫制張梁可沒有辦法,而且這蓋倫船桅杆高大,同樣也需要相同面積的風帆。
“以前你造船時候是怎麼縫制帆布的。”蕭銘皺著眉頭說道。
張梁苦笑一聲,“殿下,這以前魏家在的時候,他手底下倒是有一個手工紡織工坊,這帆布都是從他哪兒購買的,現在這魏家和秦家一起被殿下滅了,等我快把船體建造結束,這一打聽,這工坊被殿下接收,還在籌備中,還沒生産。”
“這倒是本王失誤了,如今這魏家的産業都被府衙接管,這紡織坊前段時間我已經在佈置,不過被滄州之戰耽擱了,後來又去了長安,這事就一直怠惰下來,這樣吧,你先將這剩下的船體建造出來,這風帆的事情你將尺寸,樣式拿來給本王,我交代下去讓他們生産。”
“是,殿下,這尺寸我已經準備妥當了。”張梁從懷中拿出一個圖紙交給蕭銘。
收下圖紙,蕭銘和龐玉坤又將看了看其他三艘蓋倫船,按照這個進度,年底之前應該可以完成。
現在船也有了,剩下的就是招收船員,按照蓋倫船的標準,一艘蓋倫船上要配備大概一百五十名船員。
這件事也該提上日程,於是他問張梁道:“對了,這蓋倫船馬上就要下水了,這船員事你應該比本王熟悉,去什麼地方能夠找到比較精通水性的船員。”
提起這個張梁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造船這些年自然清楚什麼地方人在這方面比較優秀。
他說道:“殿下,你讓我負責建設登州造船廠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一直在那個地方,對登州還是有些瞭解的,登州臨海,生活在這個地方的漁民多是以捕魚為生,以前的時候經常有登州的漁民來這裡購買船隻,但是這些年倭寇橫行海上,不少出海的登州漁民被海盜還殺,船隻被搶,很多漁民畏懼海盜,很少有人敢出海,我想,趁現在的機會招攬漁民是最合適的了,他們很適合作為蓋倫船的船員。”
“殿下,張梁的話倒是沒錯,自古以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登州的百姓多是以到海上捕魚為生,現在生路被斷,心中對海盜和倭寇必然極為憎恨,若是招攬他們,必然會一呼百應。”
頓了下,龐玉坤繼續說道:“而且,這登州的百姓多有鋌而走險販售私鹽的之徒,俱都因為這捕撈額事情,登州刺史楊承業不只一次向下官請示如何處理這私鹽販子之事。”
“嗯,既然如此,過兩日,你們隨我去一趟登州,實地看看那邊的情況,本王擔心的是這些百姓習慣以海為生,又不思農耕,這屯田法對他們倒是沒有多少實惠,加之嚴禁販賣私鹽,這些百姓恐怕會對府衙怨言很大,若是混同高麗人,倭寇為盜,這可就不妙了。”
張梁深以為然,他說道:“殿下想的十分周到,這海上的漁民沒了活路只能從了海盜上岸燒殺搶掠,畢竟這亡命之徒什麼事情都能幹的出來。”
議定此事,又吩咐張梁加快進度,蕭銘和龐玉坤一同回了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