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把土豆辣椒,玉米,紅薯等農作物帶回來,第二個是摸一摸西方現代的文明水平,第三則是繪制海圖,為青州海軍尋找航線。”
嶽雲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博文學院,他們除了學習海上的航海知識,其中還劃分了每個船上船員負責的位置。
炮手跟著羅信訓練火炮,其他人跟著牛犇習武。
雖說這個時代風帆戰艦可以相互射擊,但是因為實心炮彈的原因,很可能一直無法擊沉對方。
於是到最後的接舷戰才能定下勝負,所以個人的武力同樣重要。
除此之外,船上還分配了翻譯官,航海長等職務,這翻譯官自然是蕭銘為了接觸西方準備。
如果現在世界各地遍佈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到時候翻譯官就會起到很重要的溝通作用,也能方便他收集資訊。
嶽雲點了點頭,上面三個目的蕭銘曾經在博文學院提過,但是沒想到會是他們此次出海的目的。
給嶽雲提了個醒,蕭銘在張梁的帶領下一個個檢查了三艘蓋倫船。
如果按照風帆戰艦的標準,他的三艘蓋倫船全都屬於五級風帆戰艦。
因為一級風帆戰艦一般擔任艦隊的旗艦,擁有三層火炮甲板,一般火炮106到122門,定員900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二級風帆戰艦略小,同樣擁有三層炮甲板,火炮86到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左右。
三級風帆戰艦被稱為戰列艦,擁有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到80門,定員490到720人,排水量13001800噸,這種戰艦是風帆戰艦時代主力戰艦。
而四級風帆戰列艦更小一些,這類軍艦普遍兩層炮甲板,火炮50到54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
而五級風帆戰艦就是蕭銘現在擁有的戰艦了,這類戰艦一般不擔任作戰主力任務,而是擔任襲擊商船,遠洋航行的作用。
蕭銘此時派出嶽雲的目的自然不是為了作戰,因為面對已經縱橫海上的西方海洋霸主,這三艘蓋倫船送菜的資格都沒有。
他的目的只是為了探路,引進農作物。
確定三艘蓋倫船擁有了遠航的能力,蕭銘回去準備讓陳琦將艦炮安裝上去。
雖說軍工坊一直在準備,但是三艘蓋倫船一百五十門火炮也是個大數額,現在還沒生産完。
真正要實現遠航,至少要過完年。
於是他對嶽雲說道:“你還是老老實實過完年再說,以後有你出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