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楚王。”蕭銘沉吟著說道:“不管楚王現在如何掙紮,他辛辛苦苦打造的一切都將是朕的。”
楚王和法蘭西人的合作無疑會讓他進攻楚國的難度提高,只是他自信的是自己的進步一定會比楚王快。
在科技方面法蘭西人無法拯救楚王,畢竟現在西方只是國家整體工業水平高出他很多,在具體的技術方面沒有什麼優勢。
雖然蕭銘也想及時扼殺楚王這個威脅,但是蠻族和倭國的新動向讓他頓時無暇顧及長江以南的楚王。
趙王還未伏誅,而蠻族的威脅又至,現在南下不是明智之舉,而且此次北方戰爭消耗甚巨,彈藥補給漸漸成了問題,同時攻略下的城池也需要接收經營,這更束縛了他的手腳。
“是,皇上!”王宣躬身應道。
二人又說了一些各地的事情,這時王宣才選擇離去,他前腳剛走,李三後腳走了進來。
“皇上。”見到蕭銘,李三行了一禮。
上次執行了四皇子的任務之後李三便回了青州負責監管國內大小事務。
在椅子上坐下,蕭銘重新批閱奏摺,同時說道:“你和王宣倒是很有默契,說吧,有什麼事情?”
李三嘿嘿笑了兩聲,他說道:“皇上對下官恩重如山,下官總不能輸給王宣。”
“哼,你也就靠這一張嘴賣弄了。”蕭銘頭也不抬。
李三依舊笑嘻嘻的,現在蕭銘把琉璃許配給了他,皇太後又把琉璃收為了義女,他現在在青州一時間風光的很。
不過說的正題,李三的臉色嚴肅下來,他對蕭銘說道:“不知皇上可知道一個叫法學會的學堂?”
“法學會?”蕭銘的動作凝滯了一下,出於後世的經驗,他對這種東西一向很敏感,“這個法學會是幹什麼的?”
見小蕭銘對此一點也不瞭解,李三說道:“這個法學會是博文學院一個叫苗國安的學員領頭成立的,這個苗國安曾經在博文學院中的政務學院學習,一直尊奉法家經典,這法學會也是了振興法家學說。”
“苗國安。”這個名字蕭銘有些熟悉,他說道:“龐首輔倒是和朕提到過這個人的名字。”
李三繼續說道:“那這就對了,這法學會正是在龐首輔的支援下成立的。”
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這都是統治者用來治理天下的一種手段,在當代自漢朝到清朝尊奉都是內法外儒。
顧名思義,這內法外儒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實際操作上也依賴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結合,儒法互濟。
不過這裡的法家思想絕對不是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是以君主為法,君主是一切的核心,君主說出的話即為法,法治的本質是服從君主指令,這才是內法外儒的真諦。
想到這,蕭銘說道:“你想辦法安插一個眼線進去,看看這法學會到底宣揚的什麼法學?”
對他來說法學會若是要加強他的權利倒是可以接受,因為這是對皇權的維護。
如果這個法學會搞出什麼么蛾子,搞出西方那一套,他就不得不插手幹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