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歷豐富的應山也不由得有些緊張。
不過《一條大道》的好運氣並沒有持續下來,最佳導演花落別家,是一位個人風格十分明顯的女導演,她的導演功力不見得比應山好,但貴在氣質特殊,個人印記明顯,辨識度特別高,這一點在內容創作領域都十分難得。
應山輸得倒沒有怨言。
應山無奈地笑:“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接下來,是最佳男主角的揭曉。
邰行說是已經知足了,但還是忍不住直起背脊來,眼神一錯不錯地盯著主持人。
主持臺上的大螢幕開始播放入圍的五位演員的表演片段。
除了李從一和邰行,其他三位都是成名已久的戲骨,早前就有很多代表作,其中一位在三年前就已經獲得過金葉獎的最佳男主角,演技幾乎不分伯仲。
入圍名單公佈時,就誰能獲得最佳男主角,網友討論出了許多高樓,也沒有見誰有壓倒性的優勢。
李從一覺得,不管花落誰家,都是情理之中。
李從一順便也從介紹短片中看到了自己飾演的吳剛,被精心擷取出來的鏡頭都很有代表性,李從一都有點不認識自己了。
那是一個茍且生活著的青年,叼著煙,說大話,煙霧繚繞後,那雙疲憊的眼睛卻時不時流露出他自己都不懂的複雜情緒,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村青年都在他這個角色的橫切面裡被體現。
很多網友都是第一次瞭解到李從一入圍的角色,不禁大呼意外,吳剛和李從一的形象截然不同,可偏偏被演繹得鮮活無比。不到一分鐘的片段,就讓人看到了一個立得住的複雜人物,眼神裡都是戲,把畫面的邊角角都帶得有感覺起來。
接著播放邰行的片段,一個後天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有修養,有追求,未來前途無限,同時默默包容著他昔日的好友和落後的家鄉,直到切身利益砸下,一切美好都開始分崩離析。
李從一知道邰行為了吳明這個角色,做了很多功課,費的心力一點兒也不比他少。
邰行跟他討論過,他認為吳明面對國企錄取的誘惑,選擇讓良心緘默是早有核心原因的。
吳明從來不是在象牙塔長大的,他對人情冷暖已然十分清楚。大學實際上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學生會官僚作風盛行,互相買賣學分屢見不鮮。
吳明想要拿獎學金,就需要更多的學分,他自己拼死拼活地參加比賽,精力有限,又能拿到多少學分呢,還不如和學生會其他部長勾結,在各自部門的活動中為大家開後門,無需參加也能拿到不錯的學分,你方便,我也方便。
吳明其實早已經被裹挾進人情利益的社會裡。
面對變故,他所做的種種選擇,都是必然。
這些雖然沒在電影裡表現出來,但都沉澱在邰行的表演中,讓他的演繹更為豐滿生動。
在他的表演中,吳明不是隻存在劇本中那一時段、沒有過去與未來的吳明,他是從小走來、腳步明確、經歷鮮明有力的活生生的吳明,是面對過無數個可能但最終只活成了這一個的吳明。
李從一在想著這些的時候,深為感動,但腦海中卻插進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