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去做,從眼前來看,所獲或是小利,但從長遠出來說,肯定能在某個地方或者某個節點發揮其特定的作用。
荀子在勸學中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其實用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百姓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無論什麼時候,思索,或者說,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總能使人進步,而人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進步。
繪之喜歡種田,同時也喜歡思索,勞動使人疲憊但同時能獲得一種心靈上的寧靜跟滿足,而技術的進步跟改良則能讓人收獲更多。
所以在當石榴嘟嚕“這天這麼熱,種子埋下去,那小芽芽沒等鑽出來估計就曬幹了……”的時候,她果斷的道:“回去提水,你前頭挖坑,往坑裡灌水,我在後頭下種子然後填土。”
石榴嘴唇動了動,看向她的目光都是“還有這種操作”?
繪之則把裝了種子的陶盆塞她懷裡:“你抱好了,我回去挑水。”
這樣的種法,單想一想都覺得頭暈,不過石榴此時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飛快的走了,心裡暗暗咋舌,繪之真是為了種地,簡直“喪心病狂”啊!
但其實繪之想的這種辦法,並不是沒有人想出來過。
在後世,這種埯中先注水後播種的栽培方法被人稱為坐水種,雖然方法麻煩了些,不適合大面積的播種,但對於補苗來說,是很好的一種方式方法了。
繪之這裡就是真的嘗試,她種下去肯定不希望種子變幹,發不出芽來,那又想補種,又不想讓種子曬死,自然要想一想辦法。
等繪之挑了水過來,石榴的頭上都曬出汗,她也沒閑著,看見雨後地裡新鑽出來的小草,便用手拔了。
兩個人奮戰一下午,終於將苗補種好了。
繪之有心明日就過來看看芽有沒有發出來,又怕自己心太急,也給石榴壓力,便說道:“好了,咱們回去,後日來看看苗出的怎麼樣吧。”
兩個人攜手回去,各自歇下不提。
到了後日來看,果真鑽出芽來,石榴欣喜不已,地面雖然幹了,可只要紮住根,就有可能長大。
苗都出齊了,這就準備鏟趟。相比播種跟補苗來說,鏟趟不算頂頂辛苦,但這個不是一遍就完,耗費的時間比較多。
田間管理,鏟趟是很重要的一環,在長生果從出芽道成熟的這個過程中,繪之跟石榴加起來約摸有大半個月,都將功夫花在這上頭。
兩個人也毋庸置疑的曬黑了,但都很高興,苗棵長勢喜人,再過不久,就差不多該收獲了。
陳力跟她們見面的時候倒是比她們倆還顯得白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