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年初一就被小嬌妻撩了一下,然後殿下這一整個正月都幹勁十足的……管理軍務。
軍中所有的庶務都被暫時養傷的殿下接了,堅決不許寧芝多費心。
於是寧芝難得悠閑起來,成日裡研究食譜給裴珩補身子。
薛沖確實能幹,所以這沛城裡的瑣事,也輪不到寧芝這個外行操心,寧芝就少見的閑下來了。
直到二月裡,裴珩已經好多了,雖然還需要進補,但是已經看不出來是個大傷過的人了。
寧芝的腳也徹底好了,蹦跳也不礙事了。
自古都是二三月的時候,是最缺少糧食的時候。
如今沛城也是一樣,幾乎全靠各地的糧食接濟。
西樺城比沛城好些,但是也只能自己用,還做不到接濟,但是西樺城最起碼已經能自給自足了。
說起來,也是裴珩和寧芝的運氣實在是好。
自從正是與塔族大規模開戰以來,這幾年裡竟是一直都風調雨順。
天淩江,歸燕江,滄浪江三大江都沒有決堤過。
而屬於大晉的南方這幾年更是沒有過雨水過多的情況,每年都正常降雨。
靠西北的地方反而是沒過去旱。
西北不算産糧食多的地方,他們更多是出産別的。
但是隻要不幹旱,西北就也能自給自足。
而自古南方産糧就不少,中原地區更是如此。崇州,淮州,渭南渭北以及蒼梧洲,都是産糧地方。
雖說這幾個地方有的駐軍,比如說渭南渭北,可是他們足以養活幾十萬軍隊,百姓也不至於因此而不夠用。
這些年,蒼梧洲,以及渭南完全自己能夠用,他們不交稅不納糧,一年下來,稅銀基本都是軍餉,官糧也是軍餉。
各自的倉庫裡,都還有些餘糧。
至於渭北,更是因為地方夠大,不僅自己夠了,一年還能像朝廷繳納一部分稅銀和糧食。
所以說,自打正經開戰,裴珩這邊從不為糧草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