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荊安又問眾人:“現在什麼時辰了?”一個機靈的小宮人趕緊跑進宣德殿內看了一眼,回稟到:“戌時兩刻。”吳未又補了一句:“百官已回正宣殿等候了。”
祭月是在亥初,但為顯示對月神的恭敬,眾人是要由正宣殿走到南苑的,所以,戌時就應該出發。藍荊安轉身望向蕭青雲,狠掐了自己一把,軟下語氣:“陛下,咱們現在走吧?”
蕭青雲知道她現在氣大了,不過是為了雙方的面子強撐著。他點點頭,走到她身側,出聲對吳未說:“回正宣殿。”
藍荊安聞聲,大步向前,根本連看都不願看蕭青雲一眼。蕭青雲與她並肩而行,找準機會,一下子就抓住了藍荊安的手。藍荊安試圖從他的手中掙脫開來,但顧忌著身後跟著的眾人,卻無法過分掙扎。
不過一眼,蕭青雲就被她兇狠的眼神扎的生疼,即便如此,他依舊緊緊握住她的手,不肯放鬆。沒人注意到,走在最前面的二人,在寬大的禮袍遮掩下,正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較量。蕭青雲心中縱有萬般不願,到底還是怕傷了她,最後只得任她抽手而出。
二人走到正宣殿時,絲竹之聲早已停下,百官俱都等在了正宣殿門口。藍荊安率先給百官俯身道歉:“是我來遲了,連累陛下也遲了。還請諸位臣工見諒。”
殿外燈光不明,張遜老眼昏花,看不清藍荊安的神色,只聽她的語氣鎮定自若,平靜得一如既往。他心中說不出的感慨,代表百官回道:“皇后殿下言重了。”
藍荊安又看了一眼蕭青雲,蕭青雲出聲:“現在諸位就隨朕前去祭坑吧。”說完,對藍荊安作了一個手勢:“大司命先請。”
藍荊安露出笑容,點點頭,率先邁步。蕭青雲見她笑得詭異,順著她的目光看去,不出所料的迎來了另一張如花笑靨。他在心中長嘆一聲,陪在藍荊安身邊,一起往南苑的祭坑去了。
通往南苑的路,藍荊安不知和蕭青雲一起走了多少次,卻從來沒有如此這般沉默。往年走走停停與群臣說笑賞月的情形不見了,藍荊安在前面步履匆匆,她身邊的啟運帝默默跟隨,如影子一般寸步不離。偏他跟的越緊,藍荊安走的就越快。
跟在後面的張遜年紀最大,漸漸跟不上帝后二人的步速,有些氣喘吁吁。馮參趕緊上前,將人扶到一邊,讓其他大臣先行。張遜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才苦笑著搖頭:“老嘍,不中用了。”
馮參聽聞張遜突發感慨,順嘴安慰:“丞相哪裡的話。您最是老當益壯,朝裡還都指望您呢。”
張遜見他焦急的眼神,哪裡不知他在想什麼,只輕聲對他說:“南星那孩子想念殿下的緊,明日還麻煩馮執金吾一早送她入宮走一趟。”
馮參眉頭一皺,正想說殿下那裡正亂著,明早送張南星入宮不算合宜,就見張遜對他無聲的做了一個口型。馮參立即領悟,出聲應到:“好,我明日辰初就去府上接九小姐,還請早做準備。”二人心照不宣的交換一個眼色,馮參繼續扶著張遜往前走去。
中秋祭月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傳統,不僅乾國有,夏國、曾經的大雍亦有此祭禮,甚至北至匈奴南至百越都有類似的習俗。祭月於坎與祭日於壇相對應,所以必要選在南苑地勢最低的地方。漪圖閣附近的祭坑旁早有宮人等在那裡。見帝后出現,紛紛行禮。
鼓聲響起,眾人分列在祭坑兩側。鼓聲再起,作為主祭的藍荊安整肅儀容,走到祭案前,焚香祝禱,和著鼓聲清唱:
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明明幽幽,天下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