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以前繳稅,那一次他們不需要多準備四五成的糧食?
否則,在淋尖踢斛之下,每次他們都需要重新將斛裡的糧食倒成一個小山一樣的尖頭,等著收糧官員用腳去猛烈的踢。並且,踢幾次那還完全要看官員的心情。
若是官員心情好,那踢一次就可以作罷。若是官員心情不好,那踢上三四五六七八次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每一次,百姓都需要把糧食倒出小尖頭。
這樣下來,不多準備糧食,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繳稅。完不成繳稅,要麼就重新將回去運糧食,要麼就只能夠託人在縣裡買。
現在變成了收去寶鈔,原本百姓也以為課稅司會多收,他們都還紛紛多準備了五成的寶鈔。但是卻沒有想到,課稅司竟然連一文都不多收,該收多少就是多少,更加沒有該死的淋尖踢斛,這如何不能夠讓他們喜出望外?
“官爺,真的只需要交八百一十二貫四百九十七文嗎?”
稅丁再次朝黃冊看了一眼,抬頭看向此人,說道:“沒錯,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沒有!”此人連連擺手。
稅丁見此,便伸手朝左邊示意了一下,“那就去繳稅吧,完了之後便會給你們完稅憑證。”
“是是是,多謝,多謝!”糧長連忙拱手笑道,帶著身後的人便朝下一個稅丁那裡走過去。
糧長拿下肩膀上的包袱開啟,揭開一層層布的包裹,好幾摞捆好的寶鈔便呈現出來。在身旁百姓的齊齊注視下,糧長將寶鈔一疊一疊的又數了一遍。然後將寶鈔遞給面前的百姓,說道:“你們也來再數一遍。”
幾人接過寶鈔,分別一張一張的認真數了起來。
“咱這裡是一百貫......”
“這裡也是~”
“一樣~”
確定寶鈔準確無誤之後,糧長才將所有人的寶鈔收回,又拿出一些銅錢湊足數目交給稅丁,說道:“還請過目!”
稅丁點點頭,接過寶鈔和銅錢,開始清點起來。其實剛才他們數的時候,稅丁就已經在心裡跟著他們默默數了一遍了,數目是對的。
但是為了以防萬一,稅丁也不得不再數一遍。稅丁清點的速度很快,不過片刻功夫便清點完了。
點頭高聲說道:“八百一十二貫四百九十七文,清點無誤!中裡六個村孝康元年賦稅繳納完畢!”
稅丁的話既是說給糧長和百姓聽的,也是說給下一個稅丁聽的。
至於糧長包袱裡面剩下的不少寶鈔,稅丁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這讓糧長和百姓感到非常的意外,糧長連忙胡亂的將包袱重新系好,連忙躬身拜道:“多謝官爺。”
稅丁伸手示意道:“去那邊辦了完稅憑證之後,你們便可以走了。”
稅丁說罷,便將所有寶鈔和銅錢全部交給旁邊一位稅丁。此人拿出專門的盒子,將寶鈔和銅錢都裝進去,蓋上蓋子並貼上封條,並且寫下這是哪裡繳納的賦稅。這樣一來,每筆錢都有著清晰的來龍去脈,哪怕是出了問題,都可以直接追查到最底層。杜絕了籠統的歸在一起,若是出現了錯漏,不好查證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