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那個國家最先被滅> 正文 第十二章 再次鬥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十二章 再次鬥爭 (1 / 2)

很久不說話的王甫、曹節其實一直在尋找著破綻,他們想開始用獨孤九劍找到破綻一劍封喉,卻不曾想到,對方這一次防守很嚴密,而且很團結,短時間內確實很難找到破綻。

但是現在不得不出招,因為不能讓對方贏!怎麼辦,作為修為最好的兩位大內高手被逼亮劍,既然沒有破綻可尋,那索性先來個混淆視聽,打亂這些愛較真的文人的思維。

“大家別忘了,當年外戚梁冀伏誅,先帝劉志就曾取消梁皇后的資格,她的墓地被改為‘貴人冢’,還有漢武大帝廢棄衛子夫皇后,改與李夫人合葬。如今竇家也罪孽深重,竇太后怎能跟先帝合葬?”,王甫、曹節裝出振振有詞狀。

從字面上看,這句話很有道理。但認真分析,卻有邏輯問題!梁冀的罪惡天下皆知,劉志要廢梁皇后的資格,也是理所當然。但衛子夫這個事卻值得商榷,當年漢武帝聽信奸人江充的話,逼急太子劉據,父子倆在皇宮裡干戈相見,導致劉據自殺,衛子夫被廢。可這事過了以後,劉徹已懺悔了。此時把兩件本質不相同的事拉到一塊,這擺明就是故意混淆視聽!

這招其實也挺猛的,因為多年和知識分子打交道,宦官們很瞭解他們的對手,這幫傢伙就愛認死理較真,使出一招混淆視聽目的是想搬出劉徹和衛子夫的話題來讓知識分子們互相討論,因為他們對這件事也是各自看法不同,沒準也能讓他們內部打起架來!這一招他們也曾無數次用過,命中率也是很高,而且屢試不爽。

然而,這一次卻沒有命中。

李鹹首先就明白王甫的用意了,於是他直接告訴對方“老夫還是那句話,陳廷尉說得極好,我堅持他的看法!”,明擺著不吃你們那一套。

見對方不上鉤,王甫、曹節等人便使出了死纏爛打的招數,我纏住你不放,因為太監們這幾年也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小皇帝聽我們的話!那麼嚷嚷一會兒,讓皇帝一煩並且無法決斷,來一個“散會”,後面慢慢再拿下這個小皇帝,不就萬事大吉了麼。

兩邊如小兒鬥嘴,你一言我一語地槓上了,滿大殿幾百人如好幾百烏鴉聚攏在一起一樣,吵個不停。

果然,小皇帝煩了,沉著連站了起來。

太監們看見皇帝站了起來,高興了,就降低了吵鬧的聲音,因為接下來肯定是皇帝宣佈散會,擇日再議!然而,太監們的習慣性思維這一次也沒有用得上,小皇帝突然改變了以前的做事方式,只見他手一揮,只說了一句話:“竇氏雖為不道,但太后有德於聯,不宜降黜!好了,眾愛卿散會!”說完就迅速離開了。

知識分子隱藏了很久了,這幾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工作著,因為他們知道,暫時還沒有辦法和太監們抗衡,隱而不發是想尋找機會,終於這個機會來了。

於是在劉宏時代,也出現了像劉志時代那樣的情況,就是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你死我活的鬥爭,然而這一次鬥爭,除了上陣的高手有所變化之外,最重要的是皇帝變了,當年劉志主要是站在太監一邊的,那麼劉宏呢?他站在哪一邊呢?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接著往下看。

知識分子終於等到了可能翻身的機會,藉著這個機會,一定要趁熱打鐵。

皇帝剛剛回去,還沒顧得上喝一口水,有人報告,李鹹的奏書已經奏上來了,奏書的核心內容就是找到一個重要的論據來駁倒曹節、王甫,內容為:“當年竇太后陷害漢和帝劉肇的母親梁貴人,和帝照樣也沒為難竇太后;還有閻皇后曾罷黜太子劉保,等到漢順帝劉保登基時,也照樣不去動閻皇后的陵墓。竇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竇太后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果然很具有說服力,

果然很有說服力,漢靈帝劉宏的一顆心徹底放下來了。公元172年7月2號,劉宏下詔:把竇太后合葬宣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