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平六年一個很平常卻又註定不平凡的夏日午後。
曹操難得休沐,在家陪妻兒。
兩口子隨便閑聊,話題不知道怎麼說著說著就扯到了新寡的蔡琰頭上。
蔡琰小小年紀博覽群書,音樂、書法、文學都頗有造詣,曹操對這個後輩很是欣賞。不止一次在丁敏跟前提,“蔡伯喈要是願意,我倒不介意昂兒娶了昭姬那孩子……”
可惜,蔡伯喈看不上他們老曹家的出身,就算蔡琰再嫁怕是都不會考慮曹昂。曹操嘆氣。“昂兒的親事,表妹可有什麼想法?”
丁敏搖頭,這個時代講究門當戶對,曹家雖說往上數兩代也都還不錯,曹嵩還做到了太尉(雖然是買的),可到底是宦官出身,是很多仕人鄙夷的存在,想要尋門、出身、為人、品行都好的好親事還真不容易。
曹操也發愁,以往曹氏子弟多是跟夏侯氏、丁氏聯姻。可跟他交好的夏侯淵、夏侯惇、丁家的丁沖都沒有適齡的女兒,全是兒子……
曹操搖頭,“不行就先把囡囡的親事定下來。”夏侯淵的長子夏侯衡、夏侯惇的長子夏侯楙(ao,二聲)、丁沖的獨子丁儀年紀跟囡囡都合適。
“會不會有點太早了?”囡囡還小呢。
“不早了”現在定下來自己還能把未來女婿叫過來教兩年考察考察品行為人,訂的晚,回頭囡囡直接嫁過去,他們也不知對方本質如何,再虧待了他的囡囡怎麼辦?
行吧,定就定吧,反正別嫁的那麼早就好了。
曹操主意已定,丁敏也沒再說什麼。
有心問問曹操在何大將軍那邊的情況,想想何進不知道什麼時候說不得就被十常侍給弄死了,也就沒問。
倒是曹操主動提起來,他在何大將軍那裡認識了兩個朋友。
“荀文若(荀彧)、荀公達(荀攸)都是荀氏子弟,文若有王佐之才,公達智計百出,都是大才。公達有一子荀緝,年歲上跟囡囡倒也相配,可惜……”兩人相識不久,還沒到能提這種事的地步。曹操遺憾。
丁敏卻有不同看法,“荀文若、荀公達大才,那是他們的事,可論及婚嫁,我倒是覺得囡囡嫁到夏侯家亦或是丁家就挺好的”一來兩家本就交好,未來舅姑看在兩家交情上會對囡囡多幾分寬容;二來,孩子們都見過,彼此知根知底,且還有幼時的情義在;三來,就算是看走了眼,將來想要給自家孩子出頭也好辦。
反倒是那些世家大族,娶媳婦還好,大家出身有底蘊,兒媳婦將來也撐得住場面。可嫁閨女?世家必然規矩重,受到的束縛太多了,想要活得自在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她沒記錯,上輩子沒事看《列女傳》裡面就有一篇講到漢末荀家一個女子,叫什麼,跟荀彧、荀攸是兄妹還是叔侄她已經不記得了。可是事跡到現在她還隱約記得一些。那個女子跟蔡琰的情況相仿,嫁人兩年丈夫就沒了,只得一個女兒。女子不想改嫁,想守著她閨女過,偏她父親根本沒問她意見就把她騙回家嫁給了另外一個人,然後那個女子就自縊死了。
如果沒記錯,那女子的父親還是荀氏八龍之一的荀爽呢。由此可見,荀家這樣的世家大族,所謂的名仕,也不過就那樣,或許如荀彧、荀攸等有才學的也確實有,可包裝、炒作出來的絕對也不少。
囡囡雖不是她親生的,可是她養大的,作為阿母,她只希望她的囡囡將來能幸福快樂,至於嫁的是不是世家大族,她並不很在意。